宇宙间大凡有生命的物体都会还发一种蓬勃的活力,而有生命的东西往往能够感动人,书法也不例外。中国书法之所以叫做艺术,是因为写字本身充满着活力。

中国书法常被比喻为长松,比喻为龙的飞腾。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中国书法逐渐变得有魂,有气,有神。

中国历代书法家仲其一生,创作出流芳千古的书法精品。

东晋书法家王珣的《伯远帖》,被董其昌赞曰:“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中的“不”字,犹如女子在跳舞。

怀素的《苦笋贴》,当中的“乃”字,那一撇好似流星从天空飞过,充满着速度与力量。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字体线条血脉充盈,线条饱满,充满生命之美。

然而有好的必定有差的,中国书法历史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败笔,让人难以接受。

所谓败笔,就是没有生命之感,呆板,死寂的笔调。下笔没有骨肉,更不用说有神采了。

古人总结的败笔示意

古人总结的败笔示意

比如明代大学士徐有贞的《有竹居歌》,其书法中充满败笔,如同绳索缠绕,线条没有充盈的活力,没有张力,血脉和骨骼。

徐有贞其人也正是明朝迫害于谦、王文致死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