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反映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汉武帝平定六国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所以,汉代的书法反映出来的那个时代的精神必然是大气磅礴。魏晋分南方和北方,南方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清秀儒雅之风得到充分体现,北方以“魏碑”为代表,显示了北方民族的雄浑与大气。唐朝国泰民安,经济、文化发达,法制健全,所以,唐代的书法非常讲究法度。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标志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笔者曾以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的身份去访问我国台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书法交流,只要一提起毛笔写字,两岸同胞的感情立刻就拉近了,很融洽,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书法体现出来的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血脉深情。台湾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二年级就开始写毛笔字。台湾就是一个书法大学校,无论走到哪里,门头或者牌子上写的大都是传统楷书。通过普及书法艺术加深传统文化素养的磨砺,是此行带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书法同时还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书法本身属于儒家文化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则一直是主导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主流。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儒家的中和思想当然也体现在书法上。书法的主流审美取向也是中和之美,不得太张扬,也不要太收敛。
  书法并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必须博览群书,饱学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以此滋养学识和道德,也滋养书法艺术。

  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书法品位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书法艺术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要辨证地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传统,就是对古人的优秀作品从笔法、墨法,到章法、神韵都要学习到位。同时要了解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真正理解其作品的深刻内涵,把贯穿其中的文化底蕴一并继承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所谓创新,即要符合时代要求,并要遵循书法艺术规律,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
  在书法艺术史上,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家都不能不关注传统的继承;同时,凡有见地和建树的书法家,又无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树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可以说,一部书法史,就是由无数个继承与创新的链条组成的。对于这个问题,书法史上既有大量的成功先贤可资取范,又有众多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书论足以启蒙。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族艺术,它以中国特有的汉字艺术造型形式,表达艺术家审美情感,这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征。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不能离开书法艺术的鲜明个性特色及其本质规定性。
  其次,继承与创新要坚持正确的审美标准。中国书法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表现“真”、“善”、“美”、创造优美意境为标准的优秀传统,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重理性、重伦理的文化精神所规定的。中国的书法能够屹立于世界各国艺术之林,形成了极为鲜明的个性,深层原因也正基于此。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家表现他们内心情感的语言,他们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他们的创作思想与我们东方艺术有哪些共同之处,应该怎么借鉴与吸收,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盲目地“复制”,甚至生吞活剥,恐怕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书法品位,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向来强调“继承”,同时也强调“创新”;这两者同等重要。“师古而不泥古”是一个和谐的过程:学习古人是必要的手段,开创新境是努力的目标。对于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有了深厚的功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很自然能熔冶百家,而自成一格;反之,忽略了传统艺术的吸收与继承,决意凭空去开创,想在艺术道路上走捷径,那只能流于怪诞和浅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则,也是为千百年艺术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对于书法艺术同样适用。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