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每日一帖——《四箴帖》
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金山)人,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永乐时以善书入翰林。由典籍历迁侍讲学士。
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沈度自幼嗜学,博涉经史,善草隶行书。永乐初,命翰林举贤才,擢翰林典籍,累迁侍讲学士。宣德中,进翰林学士。度之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称“台阁体”。成祖誉为“我朝羲之”,凡金简玉册,一切大制作,必命度书。为文平淡,绝去浮靡。事上尽诚,必以正对。事亲孝,友爱弟粲,并称“大小学士”、“云间二沈”。与人交,久益敬。为人贞静,不苟附。暇则闭户焚香,鸣琴赋诗以自乐,人号“自乐先生”。风度萧散,所好惟载籍、法书、名画、古器,自题斋居曰“乐琴书处”。著《滇南稿》《随笔录》《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