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草书书法长卷欣赏《书悯松诗》纸本,34.3×429.8cm,书於正德十五年(152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卷作品以痛惜苏州洞庭古剎边遭砍伐的长松為引,抨击当政者苛赋重压。通篇可见瘦硬拗翘的折笔,以及剧烈的提顿,似乎藉此一抒胸中苦涩。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间重臣。著有《姑苏志》、《震泽集》、《宋溪文集》等。
释文:洞庭古剎名翠峰,山门夹道皆长松。苍皮鳞皴根詰屈,风动十里闻笙镛。团乐下荫翠羽葆,天矫上耸着髯龙。不知当年谁手植,云是宋家三百年前之旧物。每当赤曰坐其下,时有清风吹鬢髮。因思古人不可见,重是甘棠无翦伐。兹来忽见怪且惊,倒卧道路纵復横。可怜堂堂十八公,客与友家充涉更。神咷鬼趯竞遮护,崖摧壑倒难支撑。我傍嘉树因久立,封殖有怀何所及。颠僵力与风雷争,昏暗如闻龙象泣。闻龙象泣何所為,县官催租如火急。伊昔秦皇法最苛,犹有封爵成山阿。如何今日值劫数,大斧长锯交撝何。深山更深无处避,岂若社櫟长婆娑。年来征税总类此,谁采野老民风歌。 悯松诗。正德十五年赋。大学士王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