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欣赏《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高清书法图片18张。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後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

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此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轼书法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轼书法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轼书法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轼书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