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克章草《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苏州)人。洪武初为凤翔同知。他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原文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

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

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

真草偏枯:谓两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须求映带,字势雄媚。

邪真失则: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

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射空玲珑:谓烟感识字,行草用笔,不依前后。

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

随字变转:谓如《兰亭》“岁” 字一笔,作垂露;其上“年”字,则变悬针;又其间一十八个“之”字,各别有体。

宋克章草《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