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井赋》纸本 1725年作 纵98.5厘米 横4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禅智寺五言诗》纸本 1721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行楷立轴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具有时间可考性的金农较早的创作性书作,作品出手不凡,纯用己法,字距宽阔而行距紧逼,显现出其孤高不群的姿态,自然挥洒的细笔线条和头重脚轻的粗糙字型也毫无“帖”相,同时从中也可以窥见金农对碑版金石非同一般的见识,金农这种不依傍他人的性格为有清一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隶书周礼职》纸本 1734年作 纵102.1厘米 横56.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隶书杂记》纸本 1735年作 纵61厘米 横43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司马光佚事漆书轴》纸本 1738年作 纵95.5厘米 横31.5厘米 台湾兰千馆藏
又称《司马温公居雒轴》这是金农一件隶书向漆书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金农融合了《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隶书牛戬传记》纸本 1738年作 纵123厘米 横46.7厘米 武汉市文物商店藏
《漆书记沈周叙事轴》纸本 1740年作 纵115厘米 横3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漆书周伯琦传记六条屏》纸本 1740年作 每屏67X22厘米 上海朵云轩藏
《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纸本 1744年作 纵63.5厘米 横14.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漆书越纸古瓯七言联》砑花笺 133×29cm×2 17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越纸麝煤沾笔媚 古瓯犀液发茶香 乾隆甲子冬日书 古杭金农
钤印: 金吉金印(白) 冬心先生(朱) 金氏八分(白)
《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纸本 1752年作 纵125.9厘米 横21.1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漆书七言联 1757年作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漆书横幅
隶书五言诗 年代不详 纸本 纵78.6厘米 横56.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隶书题画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49厘米 横14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漆书盛仲交事迹 年代不详 纸本 纵43.2厘米 横32.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玉川子嗜茶帖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24.5厘米 横50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农爱茶,其书法中有几件涉及到茶,其中浙江省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
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候七碗之入口,而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尝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 稽留山民金农。
金农的爱茶之心从作品中流露无遗,大约是看到刘松年所画的《卢仝煮茶图》有感而发 (金农曾临摹过一幅宋人《玉川先生煎茶图》,不知是否刘氏之作)。从金农所描述的廖廖数语中,破屋数间,玉川子静坐候汤的形象生动地浮现了出来。金农笔锋一转,又谈起烹茶之道来,“茶未易烹也”,的确是一句内行人的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论到: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我们从金农作品中可知,他不仅研读过《茶经》和《水品》(明徐献忠著)而且还向烹茶专家学习过此道。因而,对看似容易的烹茶自有深刻的体会,决非附庸风雅,故作清高之词。正因如此,金农对当时一些“烹茶”之道,一眼就能看穿其实质:“人之烹茶率皆漫浪, 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
冬心先生在作品中的一声长叹“呜呼”,深感要找到一位像卢仝那样精通此道的人来切磋茶艺,何其难也。其意似乎已经在“烹茶”之外了。
金农在59岁时还写过《述茶》一轴,内容为:“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蔎芳,涤清神宇。”他还书写过苏东坡的茶诗:“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服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同,门外无来辙。”
楷书九老图记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17厘米 横52.3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楷书《金牛岩故事》 绢本 1745年作 纵121.2厘米 横149.7厘米
来自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 估价:780,000—900,000 成交价RMB:1,870,000
钤印:金农之印、金氏八分(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14、20印,590页)
鉴藏印:唐云审定
题识:乙丑夏五,奉怀翁先生清鉴。古杭金农书。
唐云题签:1.冬心先生漆书真迹。 钤印:唐云审定
2.冬心先生绢本漆书真迹。 钤印:药翁
著录:1.《艺苑掇英》二十四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
2.《中国书法全集》65册《金农郑燮》112页,荣宝斋,1997年出版。
释文:长沙西南有金牛岩。汉武时有田父牵一赤牛告渔人欲渡江,渔人云:船小,岂胜得牛?田父曰:但相容,不重君船。于是人牛俱上。及半江,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污船,以挠拨粪于水,欲尽,方知是金。诧其神异,乃蹑之,但见牛人入岭。随至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渔人掘处尚存。
按语:清康雍时代,帖学风靡,馆阁体更是扼杀了很多人的书写天赋。金农一反时风,“耻向书家作奴婢”。从汉魏碑刻中去挖掘古风,寻找创新之路。他的漆书,正是以古为新,别开生面的创格。此轴书於乾隆十年金农五十九岁时,用笔直率方硬,绝少波磔、粗细之变,却无霸悍刻板之病;用墨浓黑,却有清气扑面,书卷之气很浓。这是由於他博学多才,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内蕴丰富而自然出之的缘故。旧为唐云先生所藏,尝影印於《中国书法全集》及《艺苑掇英》第二十四期。
《漆书相鹤经轴》纸本 1752年作 纵156厘米 横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菖蒲》诗扇面 纸本 纵17.2厘米 横49厘米
来自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 估价:80,000—100,000 成交价RMB:209,000
钤印:金吉金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16印,590页)
鉴藏印:章绶衔印、老药
题识:右诗为余去年乞橙里主人茅山菖蒲之作也,书录便面,颇不见拎。惜“但”字下失写“洗”字。七十老夫乃至于此,再加十年又当何如耳!昔邪居士金农记。
释文:句曲第三白云涧,涧底香蒲不轻见。仙郎作供读仙书,绿骨如飞丹九转。弘年何处见琼英,卑视灵茅与杜衡。去年岂但(洗)烦恼,令我道眼增双明。
按语:此扇为金农漆书自作诗,墨色黑亮,精神奕奕,末跋“颇不见拎”,可见自已写得也很得意。此类书,后学者常失之於板俗,唯冬心翁所作,总觉得闲雅高古,气格不凡,其用笔之短长,结体之正侧,在规整中每有小变化,且备极自然,毫不做作,故佳。此扇曾经章绶衔、唐云收藏。
隶书《采莲曲》诗扇面 1751年作 纸本 首都博物馆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