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春,时年五十六岁的傅山之子傅眉因病去世,傅山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晚年丧子,痛彻心脾,为此写下了十六首《哭子诗》。

傅眉(1628-1685),傅山独子,自幼聪明颖慧,五岁失母,自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崇祯年间,傅眉即协助父亲完成《两汉书姓名韵》。明清鼎革后,父亲出家为道士。代父治家,侍奉祖母,照顾堂弟。 “甲午朱衣”道人案,与父身陷囹圄。放还后,父子二人隐居乡间,行医为生。读书治学,总结兴亡成败。晚年,深入内典,悒悒不得志。先傅山半年而终。终后,傅山满含血泪写下了十六首《哭子诗》,表达了一代父子遗民的辛酸和坎坷,以及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

据《傅山全书》所录《哭子诗》有两个版本,一是山西省博物馆藏手稿,一是《霜红龛集》本。其实还有两个版本,一是傅莲苏抄本,一是台湾石头书屋所藏卷子。这四个版本略有出入,但大体一致,可互相校勘、补充。尤其是山西省博物馆藏本笔迹潦草,多处修改,涂抹严重,应是傅山《哭子诗》之初稿。

《哭子诗》共十六首,除一、十五、十六外,各有标题,分别为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经济、哭胆识、哭干力、哭文、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其中哭经济,只有标题而无诗;哭胆识,只有一句,似未完成。细观此稿,原顺序为哭忠一、哭孝二、哭才三、哭志四,后傅山将最后一首:“父哭子常事,奈兹八十身。……”

标为第一首,所以原顺序即改为哭忠二、哭孝三、哭才四、哭志五,其余顺序依次标注。傅山于诗后另有跋,相当于傅眉之小传,书写流畅,一气呵成,中间亦略有修改,然较为清晰。看来,傅山写诗时,心情悲伤,情绪激动;写跋时,心情则已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傅眉的死,对七十九岁的傅山打击是难以言状的,老人的的精神开始崩溃,他给数位好友留寄遗书,希望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哭子诗》既是傅山凄凉心情的倾诉,也是给孙辈留下傅眉一生的写照。在傅眉去世后的四个月,傅山也含悲离开了人世。一代遗民、一代伟大的艺术家陨落了,但他们父子的精神、思想、他们的艺术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彭庆阳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