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绘画史的朋友们肯定听说过“八大山人”这个名号,但“八大山人”并不是指什么八座大山上的人,也不是一座大山上的八个人,而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的一个别号。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岁,不久父亲又去世,朱耷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曾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改而信奉道教,或云是为传宗接代,才从佛寺归家,改为当道士。
至于朱耷为何给自己起了“八大山人”这样一个别号,他自己并没有解释,大家只能猜测。
清人陈鼎《留溪外传·八大山人传》写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清人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说:“山人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
清人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余每见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八大山八题《八大人觉经》跋也。”
其他说法也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朱耷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明代皇室特殊身世,其作品与其他画家风格迥然不同。
不像其他画家坦然直抒胸怀,而往往是通过各种晦涩难解的题诗和各种奇怪的变形形象来体现。他画鱼、画鸟寥寥数笔,或紧缩一团,或身子拉长,似是而非。和生活中所看到的鱼和鸟的眼睛不同,他画的鸟和鱼的眼睛似乎都能转动,硕大而且翻白眼,所谓白眼向人。他画的山石、树木配景也多是上大下小,头重脚轻,自由奔放,重心不稳,老干枯枝,几片树叶,残山剩水,一片凄凉状。
朱耷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应该是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再来欣赏几幅朱耷的作品:
怎么样?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驱魔人 看下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