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以来,书坛名家辈出,高手如林,伊秉绶与邓石如同为“启碑法之开山鼻祖”,后人并称“南伊北邓”,上一篇文已介绍了邓石如,今天主角是另一位佼佼者—伊秉绶,他也是我现在所在城市—广东惠州曾经的父母官,写到这篇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哦。
伊秉绶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卒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略晚于邓石如,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36岁时中进士,做过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出任广东惠州知府、扬州知府。伊秉绶以书法名世,书法中又以隶书名世,但他的诗文、画、印同样精彩,是一位艺术全才,著有《留春草堂诗抄》。
伊秉绶画像
转益多师
伊秉绶出生在一个位至九卿的“官宦家庭”“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临习碑帖不断,主要取法于颜真卿,为了科举考试,在小楷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这是邓石如不曾有过的经历,进京后又拜帖学派书法大师刘墉为师,得到名师的指点,受惠良多,书艺大进。他与阮元为同朝进士,就是那个写《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阮元,受其影响醉心碑学,于《郙阁》、《衡方》、《张迁》等方正一路诸碑用功很深,嘉庆八年任扬州太守,与“扬州八怪”情投意合,互相切磋书艺,隶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伊秉绶博采广收,兼师百家,终成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
伊秉绶临《衡方碑》
隶书特征
一、在用笔上,笔画平直,中锋圆浑,加大了线条的立体感和力量感,舍弃了汉隶中常见的波磔,其笔画减省到只剩直线、弧线、点三种,更显朴实敦厚、古拙率直的特点。
二、在结构上,他已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汉隶笔法基础上,将汉隶扁平形状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有意识的延伸,精心策划字内架构与字外空间,字字撑得很饱满,字内则注重笔画主次、长短、揖让的处理,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方严而不刻板,厚重有气势又不失灵巧。
三、独创性地将颜楷与其隶书相融,即将颜字“篆籀气”与其汉魏风骨相互摩合,浑化无间、自然天成。
隶书气息风貌
他的隶书奇巧灵秀,具有强烈的表现意识和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力,更多的是有磅礴壮严庙堂气,方正宽博、纵横开阔,真正使人感到“古穆雄强”的书法风范,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达到了艺术高层面的审美境界。
《翰墨因缘旧联》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 是嘉庆十二年写给书法家桂馥的联语,
体现了其成熟时期“大而壮”的特点,稳重舒展,仪姿敦厚,严整雄拨。
《赠诒园九兄世讲联》
“崇情苻远迹,精理亦道心”,书于嘉庆二十年,是伊隶书老辣风格的典范之作。此联点画线条圆润厚实,在结体上也很精妙,如“崇”字上的“山”,“心”字的三点,“迹”字似同非同的四竖。
《由来意合联》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书于嘉庆二十年,是临终前的代表作。落笔似无经意,规矩自在,简淡平远,篆隶结合,古趣盎然。
伊秉绶隶书楹联传世的还有很多,下面再略举一二。
嘉庆三年( 1798 )书写的三言联“志于道,时乃功。”
嘉庆四年( 1799)书写五言联“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
嘉庆八年( 1803 )书写的五言联“政声韩吏部,经义董江都。”
嘉庆九年( 1804)书写的五言联“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嘉庆十年( 1805 )书写的四言联“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这是我介绍隶书系列文章的第十八篇,你的阅读时间可以是碎片化,但所学习知识应是系统的,欢迎关注回看,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你的点赞、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清代的隶书在重碑学的前提下,应该是很有成就。,隶书经典,Naic,好,字字饱满,好,如果不说谁的字 让100个人看 说是小学生写的占多数,经典!,这字真不错,好,这才是书法,有继承有创作,继与创完美合一,即是伊体隶书,真大师!!!,好,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