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通过科举脱颖而出的十位名家的墨迹,他们在治国、治学方面多有成就,在书法方面造诣更深,是当时的大书家。本文通过“墨迹”来展示他们怎样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这样一个事实。

No1:铁保

妙书鸿戏秋江水 佳句风行上苑花

铁保,(一七五二至一八二四)满州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其书源摹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方纲鼎足。亦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他是《八旗通志》总裁,并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No2:郭尚先

郭尚先,(一七八五至一八三二)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博学善文,著述甚多:兼工绘事,擅画兰竹;书效赵董,香劲天成,行书嗣体平原论坐帖为清仁宗赏识。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并驾齐驱。

No3:刘墉

刘墉,(一七一九至一八零三)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擅真行书,取法赵、董、苏等历代诸大家,晚年潜心六朝碑版,书名满天下,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著有刘文清诗集等著作。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史稿-刘墉传”载:“墉工书,有名于时”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No4:李兆洛

李兆洛,(一七六九至一八四一)嘉庆七年中进士,官至知县,丧父后弃政从学主讲江阳书院二十余年,藏书五万册。工诗文,精考证,独治通鉴通考之学,迥异时流而卓有成。著有皇朝文典、凤台县志、养一斋文集等二十多种著作。

No5:翁方纲

翁方纲,(一七三三至一八一八)乾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通诗文,精通碑帖及考证。书法初学颜真卿,继习欧阳洵以谨守法度,骨力硝拨著称,兼擅隶书,与刘墉、永星、铁保并称四大书家。著有西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等。

No6:陈希祖

陈希祖,(一七六五至一八二零)江西新城人。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疾罢官,收道卒。书学董其昌得其晚年神随,沈练遒厚,是乾隆末年著名书家。著有云在轩诗集。

No7:姚元之

姚元之,(一七七三至一八五二)安徽桐城人。嘉庆七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祭酒。习于掌故,文章尔雅,书画并工,篆隶行草,深得赵孟頫神髓。用笔不束缚,不驰骤,波撇秀美,神采飞动。著有小红鹅馆集,竹叶亭杂记八卷,使渖草三卷等。

No8:张照

张照,(一六九一至一七四五)江苏松江人康熙四十年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内阁学士。他心地高明深通辞典,诗多禅语,能画。书法得董其昌神髓,骨力开张雍容峻拨,深得乾隆喜爱,收入宫廷收藏。官历康雍乾三朝。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行世。

No9:张廷济

张廷济,(一七六八至一八四八)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不适官场,遂结庐高隐以图书金石自娱。收藏碑版鼎彝甚多。善书法,能草隶,精行楷,亦能作画。著有清仪阁印谱诗抄,眉寿堂集,桂馨堂集等著作。

No10:梁同书

梁同书,(一七二三至一八一五)乾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大学士。博学多闻,工书法,擅鉴别,过眼辄判真伪。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而后愈臻变化,自成一家。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乾隆时期三大书家。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馆阁僵尸体,王铎傅山何绍基赵之谦伊秉绶吴昌硕这几个必须排进。,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