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 傅山在明朝并没有做官,入清以后清廷邀请他入朝为官,他却拒受官职,归隐山林,显示出其民族气节。
傅山强调篆隶的重要性,曾对篆隶做出一定的实践探索,他对于篆隶有这样一段论断:
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予以隶须宗汉,篆须熟味周秦以上鸟兽草木之形,始臻上乘。
在此论断中傅山强调篆隶是书法的本源,学书须通篆隶;学习篆隶必须高古,须宗法周秦篆书、汉代隶书方能上乘。
▲
(清)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201cm×51cm微拍堂
▲
(清)傅山《行书条幅》
165.4cm×41.3cm
▲
(清)傅山《隶书杜甫诗》
143cm×48cm
▲
(清)傅山《隶书五言诗》
192cm×47cm
▲
(清)傅山《小楷心经》(局部)
29cm×124cm
傅山追求“朴拙”的审美趣尚,曾提出著名的“四宁四毋”说,其中强调“宁拙毋巧”,直言要追求天然质朴、力去矫揉造作的书风。
▲
(清)傅山《行书十一言联》
149cm×31cm×2
▲
(清)傅山《草书游仙诗》
194cm×45cm
,傅山强调篆隶的重要性,曾对篆隶做出一定的实践探索,他对于篆隶有这样一段论断: 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予以隶须宗汉,篆须熟味周秦以上鸟兽草木之形,始臻上乘。 在此论断中傅山强调篆隶是书法的本源,学书须通篆隶;学习篆隶必须高古,须宗法周秦篆书、汉代隶书方能上乘。,傅山,书画医集一身的全才,傅山隶书不堪入目,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