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塑像
东汉辞赋家赵壹针对当时许多读书人如痴如醉的学习张芝的草书,写了一篇《非草书》的文章,批判读书人临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草书,是东施效颦。这篇文章却从侧面真实的反映了草字摆脱实用提升为书法艺术给读书人带来的狂欢。
下面我们一起读读《非草书》译文节选:
“我所在的汉阳郡(今甘肃天水)有梁孔达和姜孟颖二人,都属当代贤哲。然而他二人对张芝草书的仰慕甚至已超过对孔子和颜渊的仰慕。梁孔达摹写张芝的草书给姜孟颖看,都是边念诵着张芝的文章,边一板一眼地临写,不敢有一丝怠慢。因此晚辈后学们也都很敬重他,等他写完全篇后,每人都拿走一卷,视为不轻易示人的珍藏。我担心他们弘扬草书是有悖正统且趋于流俗,此也并非弘扬大道及有益于世风……并期望梁孔达和姜孟颖也能罢手”
——张芝在当时读书人贤哲梁孔达、姜孟颖心中的魅力超过了孔子、颜回,这两个张芝的高级粉丝产生了示范效应,又带出了了一大批张芝的徒孙级粉丝,这让维护读书人道统的赵壹很恐慌,写文章“期望梁孔达和姜孟颖也能罢手”不写草书,免得带坏一大批读书人。
张芝临池学书
张芝《冠军贴》
张芝《终年帖》
张芝《二月八日帖》
张芝《秋凉平善帖》
继续往下读《非草书》译文节选,看看当时学草书的人有多痴迷:
“杜度-崔瑗-张芝,都是有超凡脱俗-绝世才华的人,在博闻强记的闲暇之时,写字只是随手的事儿。可以后人学习并仰慕他,却只致力于写字,以为就是钻研艰深,仰慕高难,甚而忘记辛苦疲劳,日夜不停地练,连饭都顾不上吃;十来天就写坏一枝笔,个把月便用尽数丸墨;衣领与袖口全都被墨蹭黑,嘴和牙也是黑的;即使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也不踏实,也要以手指做笔在地上写着,或拿着草秸在墙上划着;臂肘磨穿了,皮也硌破了,指甲也折断了,两腮也凹陷了,依旧坚持不懈;但所写出的字,并没多大长进,亦如仿效西施的人一样反而越学越难看,也像模仿赵飞燕的人反而不会走路了。”
——学草书的人对张芝草书的痴迷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像着魔一样,可以和现在人离不开手机有一比。
赵壹对学草书人的态度是“东施效颦”,对草书的评价是越写越丑——丑书。
可见,骂草书为丑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历史给了张芝高度的评价,书圣王羲之草书就学的是张芝,后人称他为“草圣”。
赵壹从实用的角度粉刺学草书是“抬头穿针,便无暇看天空;低头抓虱,便无暇看地面”的末技,朝廷考试做官考核用不到。用现在的话来说读书人学草书就是“捡芝麻丢西瓜”啊。
但人类的需求不仅仅是穿衣吃饭,还有艺术精神得需求。
这就是草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潦草和狂草虽然都是草,奈何一个扎根深土,没见天日。一个则经过了千年风雨的洗礼,与日月同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