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第一次见到《出师颂》就被灌输了这样一个概念,这是著名书法家索靖流传至今的唯一一幅真迹作品,而且流传有序,从唐太平公主直到清末宣统皇帝,全幅书法印章累累,证明其流传顺序。直到后来看到启功先生的论断,才改变了看法。

关于这一点,启功老人在他的《论书绝句》里讲了原因。原诗是这样的:
隋贤墨迹史岑文,冒作索靖萧子云。漫说虚名胜实诣,叶公从古不求真。
我们逐句看一下诗的意思。

第二句,冒作索靖萧子云。把《出师颂》最到索靖或者萧子云的名下,萧子云是南朝书法家。
第三句,漫说,不要说,别说,虚名,名声,胜实诣,胜过实际的造诣。
第四句,叶公从古不求真。这句引用叶公好龙的典故,批评某些人只图虚名而不辨真伪。
全诗的意思很明显,启功老先生认为米芾在《出师颂》上所题写的:“右出师颂,隋贤书,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审定。”是正确的判断,米芾认定《出师颂》是隋代的书法家的作品。既然如此,当然也就不是索靖或者萧子云的作品了。

《出师颂》宋代以后的丛帖所刻的版本,有的题作索靖,有的题作萧子云,因为《出师颂》是章草里的绝妙作品,而这两个人又是章草大家,因此就附会在这两个人的名下,其实是夸大的虚名,而没有重视作品的实际造诣。启功先生举例说:唐代著名画家戴嵩,以画牛著称,同时代的画家韩干以画马著称,于是遇到画牛的画得好的就认为是戴嵩的作品,画马画得好的就认为是韩干的作品,就像一提到隶书就是蔡邕、钟繇,一提到章草,就是索靖、萧子云,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出师颂》无款,但却传承有序,原因既得益于该作品书法上的造诣,也有赖于名家的虚名,但真正的学书者,应当更看重书法上的造诣,而不是书法家的名气,至于到底他是谁的作品,并不大紧要。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37)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