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眼”刘光启在乱纸堆里发现了国宝–唐摹王羲之《干呕帖》
今年2月15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光启先生在天津病逝,享年87岁。刘光启先生是我国文物鉴定界精通字画的少数专家之一,是难得的“国宝”,被文博界誉为“神眼”。为此国家文物局特发了唁函。
据国家文物局1986年公布的数字,国家级文物鉴定委员一共54位,精通字画的全国只有7位,其中就包括刘光启。刘光启先生凭着过人的本领,几十年来,经他发现或鉴定的属国家各级文物不胜枚举,著名的有:明代杨维贞的《梦游海棠城》孤本、宋人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六朝《大方广佛华严经》、西晋《羯摩经》、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干呕帖》、宋代《妙法莲花经》、元赵孟《大洞玉经》等等。
今天多艺堂要讲一讲刘光启先生在文革时期发现书圣王羲之《干呕帖》唐代摹本的故事。根据刘老回忆记录:
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天津文物公司接到负责接收和清理“抄家“的书画物资。一天,刘光启在分类、整理时,在大纸堆中发现一卷黑色偏黄的纸卷,打开一看,是一件草书纸本书帖,内容为:“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刘光启大吃一惊,这件东西原来是流失多年的国宝–王義之《干呕帖》。这件《干呕帖》原为宫中珍品,后成为散供的“东北货”,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了东北,散失民间。故宫博物院曾依据《故宫遗佚书画录》派人多次査找,均未找到此帖。
▲王羲之《干呕帖》唐摹本天津博物院藏
发现了《干呕帖》,刘光启欣喜若狂!此帖太美了,特别有深度。刘光启查阅了宋代的《淳化阁帖》,里面有这件《干呕帖》,进行对比确认和研究,第一感觉就是“宫裱“,就是故宫里的原裱,玉别子上面刻的是晋代王羲之《干呕帖》,装潢都是故宫里面的。打开来看,古稀天子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等印鉴历历在目。上面第一段是元代大收藏家开封人班惟志的题跋,后面有周天球、文彭、王世贞等人的题识,还有很多的鉴赏收藏章。刘光启先生更加确定它是唐代摹本真品。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时间断定为唐代临摹本,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帖是王羲之在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干呕帖》流失30多年后在刘光启先生的“神眼”下,得以重见天日,如今它和王羲之的《寒切帖》一起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今天让我们感谢刘老慧眼识珠,怀念他的不朽功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