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


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印。白纸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cm,横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容庚《丛帖目》等书著录。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小编搜集了第六、七、八王羲之卷,从“最善本”中选出九十三帖,分期向各位发送。后附以释文,以便广大书友阅读和理解,为了释文的准确,所附帖目和释文均采用繁体字。

释文 :《適得書帖適得書知足下問吾欲中冷甚憒憒向宅上靜佳眠都不知足下

释文  來門甚無意恨不蹔面王羲之

《知欲帖》:知欲東先期共至謝奕處云何欲行想忘

释文 :耳過此如命

《差涼帖》:差涼君可不今日寔顧不遲面力知問王羲之

释文  :《奉對帖》比奉對對兄以釋豈一

《汝不帖》汝不可言未知

释文  

集聚日但有概歎各慎護前云㛐試    求屏風遂不得答

释文  為也

《奄至帖》奄至此禍情願不遂緬然永絕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豈可勝任

释文  奈何奈何無由叙哀悲酸

《日月帖》日月如馳㛐棄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

释文  :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

《兄靈柩帖》兄靈柩垂至永惟崩

释文  慕痛貫心膂痛當奈何計

《慈顏帖》慈顏幽翳垂卅年而吾勿勿不知堪臨始终

释文  不發言哽絕當復奈何吾頃至勿勿比加下

《省别帖》省别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

释文  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原書 | 《淳化阁帖最善本》之王羲之法书选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全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元赵孟《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而后渡江北游名山,善于转益多师。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


下部《淳化阁帖》第七·八卷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