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语可谓经验之谈,励学之警言也。若无勤奋好学之精神与不惧辛苦之态度,休说书山学海而无望有所得,即使等闲之事,亦难以有所成也,更何况有所希翼哉?
然而有勤奋之精神,与吃苦之态度,就定然有所成乎?纵观古今中外,勤奋吃苦求学之人可谓众矣,而成器者何其少也,成大器者更是何其微也。何哉?道未明也,法未妥也。故向学虽勤,所得甚微也。
由是观之,书山学海有探道索法之必要焉。以勤苦之劳动,获理想之收成,不亦成人之美乎?学书之径因人而异,路有不同,法各有别。但欲成大器则殊途而同归:贵在坚持,重在悟理,成在创新。斯言言之虽易,而为之实难也。
张繇、张芝、王右军学书都走过一些弯路,后来学书之人则更不待言矣。右军承袭家学,先随其族叔王庠学书,限于摹形,囿于师见,虽勤而无长进。后又随魏夫人学书,虽工尽其妙,但体势柔弱乏力,亦无大成。后登泰山,见李斯之文,矫健有力,心生仰慕,揣摩研习;又观繇、芝之书,各呈其形,均显气韵。遂悟当取众家之长,而合己之性情而书,方得自己之面目。后经勤学苦练,终成大家,被后世尊为“书圣”。
余少时听先生讲羲之勤练书法之故事,心跃跃然。亦或天性使然,每当看到长辈们挥毫书写,则喜凑其热闹,也跟着东涂西抹以悦其心,以得其乐。因而与书法生情。
青年时代开始接触书法,因公务繁杂,不得沉静,学书亦时断时续,加之无名师指点,亦很少目睹古人真迹名帖。故年过五十,虽写字不少却未真正步入书法之门。直到五十之后,伴随时代学书之风日盛,历代名家书帖广为传播流行,又兼临近退休,公务渐希,方有潜心学书之机。十几年来,余多方寻购,得以遍观诸家名帖,临帖揣摩研习,潜心悟其书理,探笔法之玄妙,观墨迹之精微,察书家之用心,取前贤之神韵,博采众家之技法,欲成自己之风格。虽因父母相继离世,守丧故园,偶有间断,但亦未忘博览名帖,悟其书理,故而有所长进。但因禀性愚钝,迄今于书艺未有大成耳。但学书之甘苦得失余自心中了然。
,后面的字实在不值得推,转发了,好,写颜有颜,写欧有欧。,后面的字正宗正楷,,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