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男,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别署柳斋。

自幼喜爱书法篆刻,尤擅篆书。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在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在北京时得到著名书法篆刻家康殷先生指导。

1988年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赵文江、祁小春作品展”。

1989年应日本杉村邦彦教授的邀请,前往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作访问学者,在杉村教授的东洋史研究室做“近代日中书法交流史”课题研究。

1993~1998年考入立命馆大学攻读文化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1998年3月获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此后历任立命馆大学等大学的兼职讲师。

2002~2007年任佛教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专任教师。

2007年作为广东省人事厅认定的国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引进回国。

现任: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画学院书法工作室主任

书法理论与创作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著名的“王学”专家。

主要学术著作日文有:

《中国书法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王羲之论考》;中文有《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台湾石头出版社)、《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王羲之〈十七帖〉汇考》等以及学术论文30馀篇。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学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曾应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和普吉海湾大学艺术系的邀请,两次赴美进行讲学和讲演活动。

主要著述目录

著作、作品集

  1 《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大阪)东方出版,1998年。(日文)

  2 《王羲之论考》(大阪)东方出版,2001年。(日文)

  3杉村邦彦主编《中国书法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祁小春编撰“第六章 古籍版刻书法”(京都)世界思想社,2002年。(日语)

  4《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台北)石头出版社,2007年。2009年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5《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 

  6《历代名家法帖萃编》祁小春主编,编撰“王羲之·楷书卷”。(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

  7《历代名家法帖萃编》祁小春主编,编撰“王羲之·行书卷”。(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7年。

  8《历代名家法帖萃编》。祁小春主编,编撰“王羲之·十七帖”。(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

  9《王羲之〈十七帖〉汇考》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10《柳斋篆素—祁小春书法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学术论文

  1 《边连宝及其随园诗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庆祝建校建馆五十周年文集》。1987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P67-78。

  2 《论唐代书法及其风潮对日本的影响》。《书法之友》1996年第26期。安徽美术出版社。P7-10。

  3 《〈墨池编〉的版本与校勘示例》。《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6年第四期。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P36~40。

  4 《关于王羲之尺牍法帖校勘整理的方法问题――兼评〈法书要录〉两种版本》〉。《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7年第2期。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P38-40。

  5 《中国古籍板刻书法例说》日本∶《立命馆文学》1997年第549号。立命馆大学人文学会。日语。P106-144。

  6 《关于魏晋名士的“简”――论王羲之草书和尺牍中之“简”风格》。日本∶《立命馆史学》1997年第18号。立命馆史学会。日语。P85-110。

  7《〈兰亭集序〉中悲哀情绪之考察》。日本:《立命馆东洋史学研究》第21号,立命馆大学东洋史学会。1998年7月。日语。P45-65。

  8 《兰亭序揽字考》。日本:《书论》第31号,书论研究会。1999年5月。日语。P161-168。

  9 《王献之即官奴质疑》。日本:《东亚研究》第29号。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2000年9月。日语。P45-54。

  10 《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两个疑问》。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P322-330。

  11《王羲之书法的道教背景考》。日本:《第四回国际书学研究大会论文集》所收,书学书道史学会。2000年10月。日语。P762-769。

  12《兰亭序为何未被〈文选〉收录》。日本:《东亚研究》第32号。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2001年5月。日语。P105-109。

  13 《论传世法帖对王羲之研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以王羲之亲族关系为例》。《中国碑帖与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P245~261。

  14 《再议官奴说》。《书法丛刊》第4期。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P2-40。

  15 《官奴说之我见》。《王羲之书法与琅琊王氏文化研究》,红旗出版社。2004年。P158-173。

  16 《关于王羲之尺牍中的单、复书问题》。《书法丛刊》第1期。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P2-13。

  17 《〈兰亭序〉真迹的由来──从文献学的角度重新检讨》(上) 日本:《文学部集》第90期,佛教大学文学部。2006年3月。P189-205。

  18《试问王羲之的尺牍》日本:《书道文化》第2号,四国大学书道文化学会2006年3月。日文。P11-33。

  19 《评徐先尧〈二王尺牍与日本书纪所载国书之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6卷,西北大学。2006年。

  20 《〈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中国文化》第2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2006年5月。P159-218。

  21 《〈兰亭序〉真迹的由来──从文献学的角度重新检讨》(下)日本:《文学部集》第91期,佛教大学文学部2007年3月。P163-179。

  22《王羲之对于北伐的态度及其人物评价》。日本:《吉田富夫先生退休记念中国学论集》,吉田富夫先生退休记念中国学论集编集委员会。汲古书店,2008年3月。P121-134。

  23 《王羲之的晚年书迹问题》。《书艺》2008年8月第五期,岭南美术出版社。P14-20。

  24 《王羲之尺牍:一批以书法幸以传存的奇怪书简》。《书法》2008年第12期。上海书画出版社。P83-84。

  25 《日本当代中国书法史研究综述》。《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P259-322。

  26《〈十七帖〉为何阙“月日名白”》。《艺术学研究》第三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编,2009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P395-418。

  27 《王书的真相》。《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P428-441。

  28《七问〈十七帖〉》。《书谱》第98期。(香港)《书谱》出版社,2009年11月。P57-59。

  29《法帖中所见的平阙式及其他》。《书艺》第6期,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P32-33。

  30《有关王羲之的法帖研究》。《书法报》第17期。2010年5月5日。

  31《日本书道》。《新周刊》总326期,2010年7月1日。P 140-147。

  32《略说〈平安帖〉》。《文汇报》第12版“学林”。2010年12月1日。

  33《小议王羲之书帖用字的视觉效果》。《第八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3月。P212-217。

  34《需要构建新的书法美学观念和趣味标准》。《语言文字报》第4版“文博之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报刊社,2011年5月4日。

  35《王羲之书迹的探原研究》。《美术学报》2011年第5期。广州美术学院,2011年9月。P76-87。原载孙晓云、薛龙春主编《请循其本: 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P146-166。

  36《论“媚”》。《粤海艺丛》第二辑所收。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粤海风杂志社。2011年。P 215-227。

  37《文献中所见的〈兰亭序〉》。《兰亭图典》所收,故宫博物院出版社,2011年。P425-438。

  38《实物文献中所见的〈兰亭序〉》。《中国书法》第1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杂志社,2012年1月。P148-151。

  39《王羲之的隐逸思想及其他――与葛洪隐逸思想的比较》。《美术学报》2012年第2期。广州美术学院,2012年3月。P74-84。原载《闲情逸致――文人和他们的艺术-─第四届深圳水墨论坛》,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2008年4月。P139-151。

,这么董兰亭,但书作中不见王味!訁行一致是你们这代人应该看重的亊!!!!,这才是真正做学问搞艺术的学者!不追风,不媚时;我手写我心!大赞!!!!,这字?教授???,大师[谢谢][玫瑰],写个楷书看看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