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书坛,素有“南林北李”之誉的林散之是我们熟知的草书大家。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等时期,一直到1972年,日中书法交流时期,林散之先生一举成名,十七年后,1989年,林散之才走完他充满传奇经历的一生。
我们之所以要将“林散之”和“李志敏”并称,是因为他们俩在当代草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到可以将他们并列齐名的地步。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这两个人的书法风格之所以会产生根本上的差异,是因为两人在草书创新的思路上有所不同。
林散之先生是以汉碑书法的风格、法度来革新草书,而李志敏则以北碑书法来革新草书,二者虽然思路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引碑入草”的书法大家。
我们细细考察林散之先生的学书轨迹,就会发现,林散之先生书法轨迹以帖学为基础,而后逐渐扩展到碑学书法,对于碑、帖二学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均有涉及。
他自己就曾说:
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碑》《孔宙碑》《衡方碑》《乙瑛碑》《曹全碑》;于魏师《张猛龙碑》《贾使君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嵩高灵庙碑》《张黑女碑》《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即颜真卿)、柳诚悬(即柳公权)、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芾、元之赵孟頫、明之王觉斯、董思白等,皆力学之。
这几乎把书法史上所有的书法大家囊括在内了。当林散之先生把这些书法作品学习掌握之后,他并没有“创造”一个新体,而是在原有草书大家的书法基础上,融汇形成新风格的书法。特别是他晚年,从怀素和王铎书法中获得灵感,以“汉碑入草”,革新草书。
我们知道,怀素是唐朝时期狂草艺术的代表人物,而怀素的狂草书法基本上是以帖学书法为基础,缺少碑学的滋养。林散之用怀素狂草中的帖学法度、王铎草书中的独特个性、汉碑书法中的人飘逸之气,将草书的面貌改造的焕然一新。
汉代碑帖中,大部分是以汉代隶书为基本的书体,而隶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飘逸潇洒,隶书笔画一波三折,细腻多变,有一种曲线美,这种曲线美,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但是我们长期囿于思维定势,将这种飘逸潇洒的曲线美视为隶书独有,而没有想到把它与笔走龙蛇的草书相结合,林散之先生因为早年的学碑经历,打下了深厚的碑学功底,因此能够轻松融会贯通,革新草书。
因此,当代人称呼林散之先生为“当代草圣”,虽然有过誉之嫌,但林散之创新地将汉碑和草书结合,开创了“以碑入草”新思路,也算是他对中国草书书体发展的巨大贡献了。
,李志敏值得研究,建议单独发一篇介绍[祈祷],之所以要将“林散之”和“李志敏”并称,是因为他们俩在当代草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到可以将他们并列齐名的地步。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玫瑰][玫瑰][玫瑰],2018年12月22日 · 艺术领域创作者 在现当代书坛,有两位声名显赫、名垂史册的书法大家,共同被誉为“南林北李”,南林指林散之,北李指李志敏。两人的相同点是:都以草书闻名,早年均学过山水画,林散之曾师从黄宾虹学画,李志敏则求学武昌艺专,都活跃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对当代草书史作出贡献,一同被评为“新时代十大书法家”。,别拿林散之来提升什么李了,两人不在一个层面。,林散之真是徒有虚名,以后不要发了,多发点沈尹默的,神笔李志敏[赞],一片湖光比西子 半秋乐府唱南朝,林散之,大家中的大家!,哪位给我讲解一下第一幅好在哪?,草圣也太多了吧,一会儿林散之一会于佑任这会儿又李志敏…,高书不入俗眼,多而不精,只有空灵感,但笔画不到位,造成这种原因是基本功,楷书没有练到家并且没有一直保持练习楷书。欺世盗名尔。,看不出美感,不知好在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