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看不懂,弘一法师的书法究竟好在哪?
难能可贵4个字最能体现艺术的价值。
因为难能,故而可贵。
一般人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价值有限,就是因为一般人的学识、阅历、精神境界很多人都可以达到。但是像弘一法师这样才华横溢,对于所有的艺术门类几乎无所不精,取得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是中国近代的一位艺术全才,涉猎非常广泛,日文、英文、意大利文、话剧、油画、素描、国画、音乐、诗词、书法、金石、图案、广告、无不精擅。
这样的高度,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
读弘一大师的书法,我们能够感觉到凡人不可及的那种境界。
弘一法师早期书法
李叔同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遁入空门,动机是“去庙里长期研究佛经,从佛经里理出人生最上乘的理路”(与夏丐尊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李叔同的风流倜傥首屈一指,加上集各类艺术才能于一身,自然为众人所仰慕,当然也要面对千万双眼睛的挑剔。历史证明:艺高必孤,艺大必迫。曲高则和寡,越是卓然超群越不被社会所理解和宽容。他以一种理性的认识,将自身与世界紧密相联,探求生命价值呈现的积极方式。不与庸众随波逐流,追求思想的超验意义。
弘一法师早期书法
我们看八大山人笔下的形象,讽刺的意味显而易见,更多的是一种发泄,虽出世而并没有达到超然之境。相比之下,弘一法师皈依自心,到了晚年更是超然尘外,了无人间烟火之气,着眼文化思想,其高超的艺术语言、精湛的艺术素养和渊深的艺术造诣,开中国现代艺术之先河,他的艺术成就不啻为一座丰碑。
常为但以联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期致力于魏碑的学习,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有明显的《张猛龙碑》遗风。出家后的书风逐渐变得超逸散淡,愈到晚年愈加谨严平易、明净安详。他的书法脱胎于魏碑,而能加以雅化,笔势灵动,逸宕开张,气息古厚,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冲淡质朴,自辟蹊径,自成一体,如闲云野鹤,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淡远气息。弘一法师自云:“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可谓是绚烂之极的平淡,闲雅冲逸,于朴拙中见风骨。境界枯寂、笔致散淡、结构古穆、气息静谧,充满宗教哲学的玄远幽思。
如来普贤对联
弘一法师曾言:“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从事艺术创作,必须胸中先有器识,器识指的就是人格修养,要有抱负担当。目光远大的人,不会汲汲于功名利禄;襟怀磊落的人,不会堕落于蝇营狗苟。气宇宏阔,又广之以文化修养,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可贵。古人云,“文章一小道,于道未为尊”,艺术的最高境界必须以道德来充实。“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艺术的尽美与道德的尽善互为表里,在本质上是会通统一的。弘一法师道德高尚、人格伟大,像圣人一样焕发出熠熠光彩。他的书法正是他一生追求心灵超越和人格圆融境界的写照。
华严宗
李叔同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修养,他的书法在古典传统的继承和复归方面,并非完全因袭泥古照单全收,而是以超迈的天赋,对传统的借鉴经过了一番审慎地选择、转化,他对传统顶礼膜拜的临仿过程,也是重建与超越的过程。他的艺术探索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注重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借鉴意义。弘一法师的艺术,传递出一种超越现实功利,追求心灵超越和人格圆融的诗意情趣。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匡正人心,唤醒人们的家国情怀,代表了中国艺术创作的水平和高度。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1919年前后,“艺术”又被称为“美术”,因为“艺术”主要就是对于美的发现。古人认为,好的书法,静而不躁,文而不野,润而不枯,简而不繁。越是朴实无华,越能体现出自然本真的艺术风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的时代,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艺术创作,犹如空谷足音,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境界。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如何建设艺术理论的“中国风格、中国话语和中国气派”,弘一大师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镜鉴。
究竟清凉
弘一大师的书法是心灵的迹化,烂漫脱俗,让人感到一种庄严的静谧,质朴自然,没有任何造作与夸张的修饰。与时下那些张牙舞爪、狂怒乖张、面目狰狞之作相比高下立判。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那种疏落空阔、文质彬彬的气息,纯然混一的境界,文雅雍容,一丝不苟,充满稚拙烂漫的禅趣。一字一划无不渗透着虔敬、朴素之心,将干净、简约的艺术之美发挥到极致。如明月清辉,细细品味,使人的心灵也归于肃穆庄严。
弘一法师绝笔
李叔同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大家,诸书皆成,以楷书为本,行书草书都有造诣。李叔同的一幅书法作品《放下》拍出四百多万元的价值,这在书法艺术品里是非常难得的高价。
首先是因为李叔同的书法品质的确很高。李叔同精心修书法,精益求精,书法创作游刃能得上品,这幅名为《放下》的书法作品,用笔雄浑,墨色深沉,端正楷书虽然只是书写两字,但是两字用笔,可观诸多笔法精妙。
这幅书法作品背后有故事,是其价值能达四百万元的原因之一。非常时期,不懂书法的愣头青,在一位藏家家里抄得这幅作品,他眼浅无观,随手就要给撕毁。可是《放下》书法作品的藏主却急中生智说:不要撕,这幅书法作品应该读作“下放”,你撕了书法“下放”,其不是有违纲目吗?一句话,把愣头青吓得不轻,赶紧把书法作品《放下》好好展平,不敢造次,这才让人后有幸看到书法《放下》的真迹风采。
书法要写好,至少有这样几个因素:静而不躁,文而不野,润而不枯,简而不繁,整体上呈现出朴实无华、自然本真的艺术风貌。
读弘一大师的书法,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境界。
弘一法师:和尚假如只会写字,其他的学问一点不知道,尤其不懂得佛
好在静而不躁
浮躁,是精神信仰上的无所适从、拜金主义和缺乏人性的恶性竞争,让人们常常处在焦虑、无奈、沮丧之中。浮躁便是这种情绪和心结的外在显现。
浮躁,表明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它是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病态,是阻碍我们取得事业更大成就、获得生活更高质量的大障碍,也是从事艺术创造(包括书法)的大邪魔。
看大师书作,你会感到一种庄严的静谧。那些安稳、妥帖的字,绝不像时下那些追求展厅效应人士的书法,张牙舞爪、狂怒乖张、面目狰狞(好此味者,或谓之“夺人眼球”、 “冲击力” 、 “创新性”)。
弘一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拥有这种静谧气息的呢?
首先是作者心态好。没有安静的心态写不出安静的字宋。弘一法师是在历尽人生繁华后,由一翩翩浊世佳公子,自愿皈依佛门,自称“朽人”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皈依得彻底而纯粹,彻底到超然尘外,成为一代律宗大家。他曾有多种才艺:书画、金石、诗文、戏剧、音乐、艺术、教育。入空门之后,通通抛舍了,只留下书法作为传播佛学思想的工具和途径,他把书法看作符号或者即是佛法本身,他说: “我的字就是法,居士不必过分分别。” (王丽新《一轮明月耀天心》)因而它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为艺术而艺术,他更看重的是文字表情达意的功能,他不是在展览或炫耀自己书法方面的造诣与才华。有了这样的心,笔下自然一派肃然、寂然,平稳冲淡,恬静自适。
另一方面,则与他的书写习惯相关。
他写字多是行楷书,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笔划的粗细变化亦不大。这样的写法易成“算子”。他是如何“破”的呢?通过字的欹侧和每个字个别笔划的强调。这种欹侧和强调的幅度并不大,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度”。如果这个幅度较大,那就是“地震”、 “海啸”,就谈不上“静”了。米芾的“刷字”、 “快剑斫阵”,黄庭坚的“长枪大戟”,那就“动”得厉害。
好在文而不野
野狐禅并非全要不得。在书法创作上,一些人为竭力打破固有的审美定势,故意以粗鲁、粗野的面貌出现。如傅山的书法美学观就是一个例子: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但是这种面貌要内蕴着锐意革新的精神,要在对传统的全面审视、清醒认识的前提之下,这样的“野”才可能是一种张力,一种新生,可谓野其皮相而文其内核。如果是盲目地大胆妄为和为所欲为,只能写出恶札。
观弘一大师的书法,文文雅雅、一派雍容,那样的内容(多是经文)就该配那样的字。那不是华贵的庙堂气,不是寒俭的山林气,不是锋芒毕露的才子气,更没有伦父愚氓的痞子气。
弘一大师的书法常以对联形式出现,内容取自佛教经典。字与字之间隔得较远,大概有三分之二个字的距离,给人疏落空阔之感,一个字是一个字,文质彬彬,很好地体现出“计白当黑”的美感效应。
字距章法上体现了“文”,单独一个字也体现了“文”。弘一的字,看上去“点”比较多,短的横、竖,都让他简化为点了,如“普”字中“并(繁体)”的两竖,“日”的下面两横, “众(繁体)”字上面的两竖等等。化横、竖为点,即是“点到为止”,即是佛之“空”,道之“无”。
好在润而不枯
润往往墨太浓,墨太浓,则招“墨猪”之诮,书法史上徐浩、苏轼、刘墉,都遭遇过这种偏激的讥刺。为此,苏轼特别告诉人们他并没有学过徐浩,而是称自己的书法是“绵中裹铁”,有骨有肉。
弘一大师的书法字形瘦长,即使无一渴笔,无一飞白,墨浓如漆,亦不嫌臃肿。如果像苏轼那般取左右横式开张,或如朱耷那般取方圆字态,那极可能给人用墨过丰之印象。上下取势,较好地解决了饱满黑亮和态浓肥腻之间的矛盾。
弘一书法,字字笔笔,皆真真切切,一丝不苟,笔划搭接都交待得清晰明白。仿佛稚拙,其实是烂漫的禅趣:每一字一划,都渗透、灌注着他的虔敬心、朴素心。
墨分五彩,在中国画中特别讲求浓淡干湿,一些书法作者亦采用这种手法,让自己的书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深浅、枯润、老嫩的变化,以期给人较强烈的视觉印象。而弘一只是一味地润泽,达到一种纯然混一的境界。
好在简而不繁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燮)中国艺术都讲“简”。中国画讲简,重写意不重写形,画面塞得太满,透不出气来,被认为是失败之作,这与西方美术不同。诗歌也是这样,讲求锤字炼句,以一抵十,汉语言文学中没有太长的诗歌,没有古希腊、古印度那样动辄数万、数十万行的史诗。书法亦然,简淡也是一种至美,一种至趣和追求。
书法史上,字写得干净、简约的,朱耷是一个典型。
弘一大师的字也利索、简洁。上面说的“横竖”化“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简;一味润泽,不求变化,也是一种简:笔划粗细的大致相同,不求中锋、偏锋的对比、笔划宽窄的对比,还是一种简。
还有一点,在弘一书法中,笔划是能省则省,女口“爱”字不力口中“心”, “雨”字四点简作两点,等等。借用他的对联,可谓“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
另外,弘一对横划的处理值得注意,起笔无迹,不经酝酿,执笔即宋,犹如横空出世、天籁之音,不能以常法度之。这也是一种简。
弘一大师去世前三天,写下了绝笔“悲欣交集”,以四个大字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真是简练之至,意蕴丰赡之至。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感:弘一大师的书法是质朴自然的,没有任何造作与奢华,像一轮明月静静地悬在苍穹,洒给人心以清辉。
妙峰在《弘一法师手书嘉言集联·序》中云: “我们不难发现,弘一大师的作品没有火气,没有刀斧痕迹,字如其人,不显山,不露水,以‘平民’、‘布衣’泯迹于丛林之中。”
,书法、不能仅看外在,更要关注内含,出家后写的字是真的好,简,淡,散,空灵,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过目不忘,不是大气磅礴,也不是故作柔美,不是剑拔弩张,更不是刻意雕琢,不在乎形,不在乎法,不在乎意,不在乎韵,就这么自然而然的真,善,美。喜欢,弘一法师,出家前的书法绝对好,出家后的书法不能妄加评论,有的说是返璞归真,不确切!只能用大师自己写的“放下”二字吧!,李叔同一一弘一法师的书法如何精妙,依此文之说是别有洞天,登峰造极。可依我浅见不过如此,“放下”二字有何精妙?绝笔“悲欣交集”有何美感?不过是因为他的名声和弟子们的尊崇而有些地位,真要放在中国书法之海中一比,仅仅一粟罢了!,没有烟火味,好字!,此文值得一读再读!,以名人成就书法,非以书法成为名人。,之前的是好,后期的看不了,唯有评论者去欣赏了,或者当时的弘一都不会知道,他的字被后人想象的如此丰富。,无一丝俗气方可写出。敛让谦但不弱,有出尘世而达佛境之姿。,难道因为他是和尚,,感恩大德[祈祷],马云的画还卖几百万呢!你能说马云画的好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