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收到粉丝留言,要求系统化地分节讲一下邓散木的《篆刻学》。现在年龄在40岁上下,或者再稍早一点的篆刻爱好者,在那个时代,最初能读的系统化的篆刻读物并不多,因为那时的出版物不多,而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是其中最为著名者。

邓氏师承与所属时代导致的两个问题

邓散木的《篆刻学》脱胎于邓先生二十世纪30年代邓先生在上海讲授篆刻的一份“课徒稿”(一定要注意,它是“课徒稿”),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78年将这份手稿影印出版,甫一面市,它就成为当时篆刻爱好者的福音,因为在当时,它太全面了、太系统了……,能当篆刻史,能当印谱,多好。

对,就是这本:

(1978年版的邓散木《篆刻学》)

从本文开始,我们就开始掰开揉碎了细读这本书,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邓散木是篆刻名家,既然要学他的理论,我们就要了解他:

邓散木(1898—1963),原名菊初,又名铁,学名士杰,字钝铁、散木,别号粪翁、芦中人、无恙、且渠子、厕简子,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后更号夔、一足,斋名叫厕简楼(我们在《篆刻学》的页码处,可以看到这个斋名)。

(邓散木像)

最重要的是:邓散木先生是赵古泥先生的弟子,而赵古泥是吴昌硕的弟子。这很重要,我们总得知道他师承何派。

看邓先生所处时代及他的师承,有两个问题要注意:1、要辨明、剔除由邓先生门派引起的误区和偏见;2、要剔除邓先生因时代局限而导致的讹误。

关于版本,由于旧版的《篆刻学》已经绝版,我们这次的细读用了2014年5月的重印本,本系列文章中的页码标注均以此版本为准。

(2014年5月《篆刻学》的版权页)

书归正传——

识篆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又分四章:一、述篆;二、述印;三、别派;四、款识。下编分为五章:一、篆法;二、章法;三、刀法;四、杂识;五、参考。依照编次,我们从头开始:

(上编目录)

全书开头有一段重要的话:

印章文字,断自古玺,由周秦以汔(读qì,接近)魏晋,其中有古籀之遗,有晚周文字,有先秦六国文字,有汉篆隶古文字,不通古籀,即无以识三代之彝器,不辨二篆,即无以鉴古玺之时代,故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而欲求识篆,又必须先明文字之由来,及其构造演变之迹,否则便如盲夫无埴,莫知所从矣。

为什么说这段话重要呢?因为中间有一句“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识篆是篆刻学习者最重要的基本功!

这里的“不辨二篆”的二篆,指的是大篆、小篆。注意:

广义的大篆(又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又包括:甲骨文、金文(又称钟鼎文)、石鼓文(刻在石鼓上)、六国古文(包括玺文);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最早的汉字,金文多镌刻在钟鼎等金属器皿上,所以它也叫钟鼎文:

(金文)

石鼓文镌刻在石鼓上(石质材料,所以对篆刻影响很大):

(石鼓文)

六国文字则独存在于战国古玺中,如图:

(战国古玺中的六国古文)

广义的小篆又包括:秦小篆、摹印篆、缪篆。

(《峄山碑》小篆)

小篆是秦代通用的官方文字。现在查小篆最合适的字书是《说文解字》。摹印篆是秦八体之一,是秦代用于印章的专用文字:

(秦印:修武库印)

汉缪篆比摹印篆更方正,如图:

(汉印里的缪篆)

一个篆刻学习者要能够清楚地识别以上所列的篆书类型,因为在学习后期,这些篆书类型又匹配相应的篆刻印式。甚至这种匹配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第一页: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

比如战国文字对应的是古玺印式、摹印篆对应的是秦印印式、缪篆对应的汉印印式、小篆对应的是元朱文印式。尽管,在进入篆刻创作的后期,这种对应关系在高明的篆刻家手里可以模糊掉,但最初的学习者,则应当把识篆当成最基础、最底层的基本功

,我把它当字帖,修武库印还是修库武印?,很亲切,1985我我费了很大劲买到一本《篆刻学》。,先生为何对篆刻和文字学习的如此丰富?牛人![赞],当年这本书两元钱左右。买过一本。,讲的太好了[祈祷],转发,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