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扌为 叔,号悲庵,别号铁三、无闷、冷君、憨寮、梅庵等, 晚清杰出的篆刻家和书画家。

赵之谦祖籍浙江嵊县, 后迁会稽大坊口。他家数代经商,幼年时家道衰落,1 5 岁时又因其兄之讼案以致家产荡尽,生活“日益危苦,经岁奔赴卖衣续食”。赵之谦从年轻时就开始了鬻书卖画的生涯。他当过塾师,后入绍兴知府缪梓幕中。清咸丰九年中恩科乡试第三名,成了举人。曾居京师应礼部试,取为国史馆誉录,后议叙补缺,历任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4 4 岁时,应巡抚刘坤一之邀离开京城去江西,担任《江西通志》的总编,5 6 岁卒于南城官舍。赵之谦一生才华横溢,书画、篆刻均造诣精深,又是诗人、学者。著有《悲庵居士文本》、《诗剩》、《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等。

赵之谦的书法, 浸淫北碑, 翰铸汉魏,广采博取, 以其活泼的姿态和飞动的气势独树一帜,开辟了晚清碑派书法新的境界,管领一代风骚。

赵之谦书法艺术的特点突出表现在:

一、涉猎广泛,造诣全面。他于正、草、隶、篆诸体及金石均擅,且善于相互渗化翰铸。他将北碑的用笔方法巧妙地融入篆隶书体中,使其呈现出飘逸飞扬、变化多姿的艺术风貌。又将篆隶笔法化入行草书,使线条涩重而酣畅,以果敢坚决、疾徐有致的用笔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洒脱超迈。

二、与同时代碑学大家多致力于以柔毫表达刀砍斧凿之迹相比,赵之谦对北碑的解读,更注重以圆通婉转、流美自然的用笔,演绎出一套充满自然书写意趣的北碑笔法。

三、强调形式感和装饰意味。赵之谦篆、隶、楷体用笔多攲侧取势,注重起笔处顿转和收笔波挑的表现,结字让头舒脚,仪态百变,故有妍美之致。

需要注意的是,赵之谦在进行自己的艺术表现时,往往把一些装饰性的技巧用得很多,用笔也时有因过熟过快、扁行较多而失古朴厚重,以致于康有为对其书有“气体靡弱”之评,后来取法者,不得不慎辨之。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