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露 由 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区即将进入或已进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渐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意味着时节已是深秋。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寒 露 三 候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 露 习 俗
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
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赏菊。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菊花为寒露节气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登高。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气 候 特 征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与白露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此称为寒露。
我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寒 露 养 生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可食用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
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 露 诗 词
《池 上》
(唐代)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败荷鹡鸰图》
(明代)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木芙蓉》
(唐代)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国庆假期走后的第一天
降雨又降温
最好带上你的秋衣秋裤
与秋天的尾巴再来一次
美丽的邂逅吧~
,
江水滔滔 发表于 2019-10-8 04:5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友,天气渐凉注意保暖![可爱],作者慧人予人知,四象予人知,恩人自然,感天动地,激情汹情,祝福:不为境界、爱怀为之、冬露初现、汇普四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夕时节地起霜, 日斜雁去菊更黄。 寒意忽增衣衾薄, 露如珍珠夜爬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