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唐这六百多年的岁月里,有着一位又一位耀眼的流星划过书法的星空,于挥毫泼墨间万古流芳。晋代的“书圣”王羲之,其书法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笔下的《兰亭集序》更是被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之后江南诸国列朝的书法家们,在笔墨之间依旧保留着魏晋的特色。然而,在华夏大地的北方却在特殊的历史环境里,产生了一种与文人书法相对的——即与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书风相对的那种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的书风。随着南北朝的结束,中国的再一次大一统,隋唐的建立特别是唐朝的建立,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逐渐相互融合在一起。

在书法的历史里,唐代书法家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有着不可置否的地位。《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褚遂良出生于公元596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擅长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楷书。褚遂良因为父亲褚亮的关系,能够向当时名满天下的两位书法巨头——欧阳询和虞世南学习书法,欧阳询跟褚亮是至交好友,而虞世南与褚亮都是李世民在秦王时期的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最后客死他乡,过了100年后,他的忠诚才得到认可。

在一开始,褚遂良任秦王府里的铠曹参军,说白了就是负责兵器分配的后勤人员。据史书记载,秦王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贞观十二年时,大书法家虞世南去世了,这让一直视其为师长的太宗皇帝难过非常:“虞世南死后,再也找不到人谈论书法了!”魏征在听说这件事情后,便向李世民提起来褚遂良,说:“褚遂良的字写得很好,下笔遒劲,有几分王羲之的感觉。”太宗于是命他为“侍书”。《旧唐书·列传三十》:“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我们可以看出,褚遂良的书法造诣之高。清代人所写的《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

褚遂良不但书法出众,性格也极为耿直,敢于坚持原则。《唐书》记载说,有一次李世民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今天所以设立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是没有听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李世民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职务就是这样的,所以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可见褚遂良的耿直。

在《大唐新语·卷八》中李世民曾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又说:“立身之道,不可无学。遂良博识,深可重也。”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也多遭受非议之处,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刘洎之死。在《刘洎传》的相关记载来看,褚遂良可能存在对刘洎的诬陷。但是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看法来看,他是不相信褚遂良会陷害刘洎的。

不过后来,高宗李治登基后,作为托孤大臣的褚遂良在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上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被皇帝所不喜欢。褚遂良因为违背圣意,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显庆二年,又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当时的武则天,已经成为天后,与李治共同管理朝政,于是不久又将他贬为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四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绝望地死去。这位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大家,就这样凄凉收场。清人刘熙载在《书概》中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参考文献:《书概》 刘熙载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唐人书评》 韦续

《大唐新语·卷八》 刘肃

《评书帖》 梁巘

《旧唐书》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