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名过庭,字虔礼。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

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他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20年,终于自学成才。到了40岁,才做了“率府录事参军”的小官,因操守高洁,遭人谗议而辞官。辞官归家后他抱病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可惜未及完稿,孙过庭因贫病交困,暴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

唐初大诗人陈子昂曾为他作《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和《魏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钟繇)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过庭比为三国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可见他在唐初就很受推崇。

孙过庭“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于翰墨间”。他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著称。孙过庭传世书迹有《书谱》《千字文》和《景福殿赋》三种,都是草书墨迹,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要数《书谱》。

《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草书,纸本。纵27.2cm,横898.24cm。每页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存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详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在书中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孙过庭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媲美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诸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