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中的碑刻】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
关于晋祠,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晋祠碑刻是晋祠文物名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北齐到现在,已形成了晋祠碑刻序列。其类别有碑碣、经幢、法帖、墓志以及楹联、匾额、题记等。石刻之外,还有砖刻、木刻。晋祠碑刻现有法帖三套,碑碣近三百通,楹联、牌匾等约二百五十余块。最著名的要数唐代碑刻晋祠铭了。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刻,现存晋祠宝翰亭内。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全碑共1203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
其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杨宾《大瓢偶笔》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
,千年皇帝御书保存下来,万幸之至呀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