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楷《祭黄几道文》,纵31.6cm 横121.7cm,1087年,上海博物馆藏。


《祭黄几道文》是苏轼与其弟苏辙联名吊祭姻戚黄好谦(字几道)的祭文,由苏轼手书。此卷书法精整,出入晋唐,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发且意味温厚,谨严而有活气,为苏轼书法精品之一。


苏轼、苏辙和黄几道是同一年中举的进士,而黄几道的儿子黄寔又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苏辙的两个儿子,苏黄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可见其关系非比寻常。正因为如此,黄几道去世之后,苏氏兄弟联名为这位同年好友写下了这卷祭文。此卷创作时间为北宋元祐二年(1087),时苏轼52岁。




此卷点画沉着,质朴多变,无疑是承袭了晋魏楷书的风流。在楷书技法方面,苏轼深得魏晋遗风,用笔丰富,态势多样,既得风神俊爽之形貌,又含质朴古拙之内蕴。

其字笔姿丰肥、笔力紧裹,笔画间顾盼映带,楷、行、草相间。点画自然而道劲,撇画的起笔处和捺画的收尾处也十分饱满。苏体字运笔流畅清爽,富有流动的美感。






此卷结体和用笔一样,也是异态纷呈。如“抱默以老”一句,结体以疏朗平正为主, “玉食友朋”句则以攲侧造险为主。“玉”字点在“王”外, “食”字明显左沉,一捺化作长点平伸向右,也是脱离常态的写法。“友”字一捺又过分伸长,“朋”字右倾得险些要倒。以上有意造险的写法齐集于一处,目的是要打破疏朗平正的局面。结体的变化力求达到灵活跌宕的极致。




此卷曾经南宋书法家黄仁俭(黄几道曾孙),明华夏、朱大韶、王世贞、曹周翰,清笪重光、王鸿绪、顾文彬收藏。曾见于明王世贞《弇洲山人续稿》、《续书画题跋记》、汪珂玉《珊瑚网法书题跋》、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