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的书法是那个时代的“江湖体”“野狐禅”,有人说他的书法是“丑书”,但所有的书法家都说他的书法“丑”的别致,“丑”的古雅,“丑”的好看。他就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
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
元代书坛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提倡的复古书风之下,但到了元末时期,很多人放弃追古,而直接学习赵孟頫的字,因而流于时弊。而杨维桢横空出世,给当时的书坛带来一股清流。杨维桢的作品多是行、草书,给人的印象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高古奇崛之趣。今天我们就通过杨维桢书法渊源的探寻,来一起欣赏他那充满个性的“丑书”,看它到底好在哪里?
《真镜菴募缘疏卷》
第一,杨维桢是书圣王羲之的真粉。
很多人学书圣的书法只是学了个皮毛,杨维桢对书圣的学习,则是全方位的向往。他非常欣赏王羲之东床坦腹的至真之性情,更向往江左风流的意趣。他本人年轻时空有一腔报效国家的热情,然乱世之下屡遭排挤,无奈之下选择了“诗和远方”,与众多文人相忘于江湖。宋濂云:
杨维桢晚年益旷达,筑玄圃蓬台于松江之上,无日无宾,亦无日不沉醉。当酒酣耳热,呼侍儿出歌《白雪》之辞,君自倚凤琶和之,座客或翩跹起舞,顾盼生姿,俨然有晋人高风。
看来杨维桢也是向书圣的“兰亭雅集”学习啊。在书法上杨维桢也道出了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继承。。他在《清真放生池上为道生元礼洗砚索诗为赋是解》云:“道人当画洒研石,自临青李与来禽”。这里道人说的就是他自己,“青李与来禽”指的是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帖》也泛指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丧乱帖》
杨维祯的行、草书多是空中切入落笔,方笔多于圆笔,因此给人的感觉非常干练。因为落笔较重,所以经常会造成一个锐利的三角形,这种起笔似乎成了他的一大特征。而这种笔法正是于魏晋笔法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可以参考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等作品,可以找到出处。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
杨维桢在《画沙锥诗序赠陆颖贵》中说:“临晋帖用笔喜劲”。由此可见他在取法晋人的时候,着重追求晋人用笔的遒劲,在他的行书《竹西草堂志》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爽利的用笔,中锋和侧锋用笔转换自然,无论用笔还是体势都显示出王书的痕迹。
欧阳询《梦奠帖》
第二,向唐人师法。
杨维桢的很多作品与欧阳询的险劲风格非常相合。欧书的特征是用笔方整厚重,骨力洞达,中宫收紧,左收右放。
《晚节堂诗札》
欧阳询的行书代表作《梦奠帖》中锋、侧锋并用,结字取纵势,以单字的俯仰向背追求字势的险峻。而这也正是杨维桢行书的特点之一,从他的《晚节堂诗札》作品中可以看到,起笔多露锋切入,转折处有明显的棱角,字势左低右高,看起来更显峭历挺拔,具有很明显的欧书风格特征。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晚节堂诗札》
杨维桢的《周上卿墓志铭》与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相较,笔画瘦劲,结构严谨,取方折险劲之势,完全是一派欧氏父子楷书的面目。
杨维桢的另外一卷行书代表作《城南唱和诗卷》,明显可以看到向颜真卿《祭侄文稿》学习的特征,多以中锋行笔,有篆籀笔意,结字内舒外密,体势恢弘。字与字之间萦带生动,线条如棉裹铁,充满韧性,极具《祭侄文稿》之神韵。
《草书题钱谱》
《草书题钱谱》
《真镜菴募缘疏卷》
另外还有杨维桢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真镜庵募缘疏卷》和《钱谱草书册》行笔率意,气势雄放,楷、行、草三体相掺,笔画粗细,字形大小对比悬殊,又能窥见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帖》的影子。
第三,取法宋人,学习老米。
宋四家的米芾,性情高逸,狂放不羁,号称“米颠”。而杨维桢性格中的癫狂之气与米芾相似,顾瑛曾经在诗中将杨维桢比作米芾,诗云:
我闻故人杨铁仙,束带拜之如米颠。
起来发狂捉铁笔,醉墨写入青瑶镌。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八面出锋,自然天成,用笔爽劲利落,时出飞白,中锋、侧锋的转换无迹可寻,自成“刷字”。
米芾《虹县帖》
米芾 《彦和帖》
杨维桢的有些行草书作品深得米芾“刷字”意趣,而且行草书中的飞白的使用亦是受米芾启发。我们先看米芾的《虹县帖》和《彦和帖》的末尾,就是连续的快写多字造成的飞白效果。
《倪瓒桐露清琴图题跋》
《草书七言诗轴》
而杨维桢的这幅《倪瓒桐露清琴图题跋》用笔爽利劲健,体势欹侧跌宕,留下了浓浓的学米痕迹。而《草书七言诗轴》则是借鉴了米芾的连续多字的“飞白”书,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这些都是学米的例证。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
第四,追潮流、寻古意。
元代在赵孟頫的带领下兴起的复古思潮中,很多书家都追循古法。其中赵孟頫、邓文原等都继承了章草,并且把章草的笔意融入到了行草书中,例如赵孟頫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酒德颂》等。
到了元代中后期,章草之风更是蔚然,其中康里巎巎就是其中的一个章草好手,他的《李白古风诗卷》用笔果断,在圆转流畅的行草书中增加章草的波挑笔意,让作品看起来既活泼有古朴。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
《梦游海棠诗卷》
受这种时代的风气影响以及他自己对“高古”的向往,杨维桢也表现出章草的偏爱,皇象的《急就章》就是取法对象,他也是把章草的笔意带入到行书的作品中,其中《张氏通波阡表》与《梦游海棠城诗卷》是最具章草风格的作品,而且在其它的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这一趣向。
元代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很多文人选择归隐来寻求超脱,杨维桢在这种状态下的创作多不计工拙,粗头乱服,点画狼藉,乍看之下给人一种偏离正统的怪异感,然细细品味之后则感觉狂而不乱,虽纵横交错却浑然一体。吴宽曾经评杨维桢书法云:“大将班师,三军奏凯。”
这种师承古法,通过“入古”而寻求的“出新”,在元末的书坛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丑书”丑的漂亮,完全是杨维桢自我性情的充分流露,虽狂怪,何伤有之?
,铁崖字墨色浓烈,壮美无匹,我初看惊为天人,仔细收集他的帖,无奈出版的不多。与子昂一刚一柔,一仕一隐,元代书坛,止此二人耳。,首先这是非主流,但这也绝对不能和当今丑书相提并论!容易混淆视听!,超凡脱俗[啤酒][啤酒][啤酒],这不是丑书!看到的是苍劲的书法!,我觉得,他所以书史留名,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可能是因为他继承和发挥了颜真卿的破体书。 这个人吧,仕元不仕明,这一点被他自己认为是守节,被后人认为是愚忠。 至于其书法,亦当是个人面目或者说是风格,欣赏挺好!,一、学赵孟頫不等于放弃追古,因为赵上追二王,不逞多让。二、杨字真不丑,更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这种丑书,差之千里。,咱不懂书法,好看不好看还分的清。杨维桢字真不丑。,七百年的书法只是为了传阅,不是为了传世。因为其精彩,传着传着就成了传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