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悦悦

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许和解读。有人说是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有人说是轰轰烈烈,情深意重;也有的人说好的爱情应当像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生活在宋末元初的文人赵孟頫身上有太多亮点:宋室后裔、元朝名臣、博学多闻、才艺绝伦。除了这些,他身上还有一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那就是他选择了和原配妻子相伴终老,终生没有另娶。

什么样的女子才能hold住赵孟頫这样的全能才子?他们的爱情又为何如此持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赵孟頫、管道升二人的爱情传奇。

传说中的“天作之合”

古人成婚普遍较早。但是赵孟頫快到奔三的年纪仍然没有娶妻。

赵孟頫是赵宋皇室后裔。因为父亲早逝,赵家家道大不如前。赵孟頫虽然是个“落魄王孙”,但是他生的玉树临风,很多人见了都惊为“神仙中人”。他天资颇高,而且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坚持苦读。2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凭借才华和丹青妙笔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婚配问题似乎一直没有解决。

当地有一位名士管伸,性情洒脱,任侠乡里。管伸有两个女儿,其中一女名唤管道升,自幼“有才略,聪明过人”。管伸对这个女儿非常疼爱,曾延请儒士教她识字作诗。也许是对这个掌上明珠太过看重,管伸总想为女儿找到一个完美佳婿。这找来找去,管道升就被拖过了二十岁,直到管伸认识了赵孟頫。在和赵孟頫交往的过程中,他认为这个年轻人日后一定会声名显达,最终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就这样,两个才貌俱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桩看似父母之命促成的婚姻,却“凑合”成了一段佳话。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夫妻二人携手共进,风雨同舟。

注解:赵孟頫与管道升是古代美满姻缘、神仙眷侣的典范,然而其婚年问题却是一笔糊涂账,学界一直未有定论。赵、管婚年,主流观点认为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主要依据有二:其一是《松雪斋集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所记载的“至元二十六年归于我”;其二见于延祐六年(1319)的《赵氏一门法书册醉梦帖》,“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相减正好是至元二十六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赵、管成婚时间不是至元二十六年,而应该不晚于至元二十三年末赵孟頫随程鉅夫北上出仕元朝。《松雪斋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予与公同里闬,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至元廿四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召孟頫赴阙,自布衣擢奉训大夫、兵部郎中。二十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偕至京师。”综合两种分析,管道升二十岁后成婚的可能性非常大。

生活中的相扶相携

虽然两人都是晚婚,管道升还比赵孟頫小八岁,但婚后,管道升很快胜任了贤内助的角色。在她的打理下,赵家的生活被安排的井井有条,赵孟頫也能专心向学。

然而,这样的闲散生活很快就结束了。1286年,赵孟頫应召出仕。在之后的宦海生涯里,赵孟頫一路高升,最后官至一品。1317年,元仁宗封赵孟頫为魏国公,管道升为魏国夫人。

这么看,好像是管道升押对了宝。然而,赵孟頫的为官生涯并非看上去那样一帆风顺。初做官时,赵孟頫害怕“为人所忌”,多次上书请求外调。赵孟頫一去几年,管道升就留在京城照顾一家老小;赵孟頫为元朝效力,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让心怀天下的赵孟頫心中郁闷,是管道升时时处处为他开解;赵孟頫为官清廉,俸禄不足以应付一家开支,是管道升辗转腾挪,为他减少后顾之忧……

赵孟頫在朝堂上兢兢业业,管道升在家中勤勤恳恳。对于管道升,赵孟頫十分感激,他曾这样评价妻子: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齐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艺术上的棋逢对手

赵氏夫妇在生活上夫唱妇随,艺术上也是志同道合。赵孟頫的才情自不必多说,管道升本就资质甚佳,在赵孟頫的鼓励和指点下,她的书画技艺更是日益精进。闲暇时,两人常常一起研究金石书画,吟诗对赋,相互切磋。

绘画上,管道升以画墨竹见长,兼工山水、佛像。时人夸她画的好,她这样回答:“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既久,亦颇会意……”意思就是,我的画艺都是从我家先生那学来的。赵孟頫也从不掩饰对妻子的欣赏,在妻子的画作上常常留下赞美之词:“道升素爱笔墨,每见余尺幅小卷,专意仿摹,落笔秀媚,超逸绝尘。此卷虽是小景,深得暗香疏影之致……”

书法上,管道升更是得到了赵孟頫的指导,精工小楷和行书。世人将她和东晋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称赞她“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有趣的是,她的书法竟然和赵孟頫的字体有了夫妻相。据说,有人向赵孟頫求字,管道升有时为之代笔,求字之人难分真伪。赵孟頫有时也会为妻子代笔,因此就有了为谁所作之谜。

《秋深帖》是管道升写给婶婶的家信。信中内容以管道升的口吻书写,但很多专家认为此信实为赵孟頫代书。主要理由是,这封信的署名处有涂改痕迹,改后的两个字是“道升”。因此有人解读说,这是赵孟頫写信时一时忘情,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才涂改了过来。

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桕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秋深帖》

赵孟頫、管道升还经常作诗唱和。在和好友的书信中,赵孟頫常常“秀恩爱”式的夸赞管道升。一次,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作诗一首:“山妻对饮唱渔歌,唱罢渔歌道气多;风定云收中夜静,满天明月浸寒波。”写完他还不忘了问好友,此诗如何?(我们夫妻唱和的小日子如何?)

赵氏夫妇在艺术上的“珠联璧合”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人生中的同心同德

相遇、相伴、相知,赵氏夫妇的爱情佳话在坊间传了又传。然而,再美好的爱情,可能也会经历一些小波澜。

据传,赵孟頫在50多岁时有了纳妾的心思。于是,他给管道升写了一首词:“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升的反应颇为淡定,很快回了一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读完,懂了,再娶的心思也彻底断了。

不管这段趣事是否属实,历史上的赵孟頫和管道升真真正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意相通地携手一生。赵孟頫晚年官居一品,颇受元仁宗的爱重,但是心里依然惦念着归隐生活。管道升理解赵孟頫的郁闷,于是填了一首《渔父词》,劝他不如归去:“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赵孟頫这样回应:“此渔父词,皆相劝以归之意,无贪荣苟进之心。其与老妻强颜道‘双鬓未全斑,何苦行吟泽畔,不近长安’者异矣。”

1319年,管道升病逝。赵孟頫对她追思不已。在和友人的书信中,他写到:“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丧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之后,他又亲笔撰写《魏国夫人管氏墓志》,怀念爱妻。

1322年,在管道升去世3年后,赵孟頫也追随而去。两人合葬在了生前约定之地,最终相聚。

怎样评价赵孟頫和管道升的爱情呢?在诗坛画苑中,他们的才情各有千秋,又能珠联璧合;在长相厮守中,他们的相伴风雨无阻,又能相知相惜。《简·爱》中说: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旗鼓相当,才能长此以往的相依相惜。大概正是有了两人之间的旗鼓相当,所以才成就了这“一生一世一双人”吧!

,“山妻对饮唱渔歌,唱罢渔歌道气多;风定云收中夜静,满天明月浸寒波。”,人生贵极是王侯, 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 弄月吟风归去休。,原来背后还有一段这样的故事,真感人。,最近这一年越来越喜欢赵孟頫的字,楷书很容易上手。。。,这么好的节目零评论,都是高手啊!,很好的一段感情,好文!,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