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老师梁鼎芬书法手札欣赏
梁鼎芬(1859-1919),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称节庵先生,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编修。中法战争时,曾疏劾李鸿章被连降五级。年二十七岁罢归,历任丰湖、端溪等书院院长。张之洞督粤时,设广雅书局,被聘为首任院长。张调两江,复聘主钟山书院。又随张还鄂参幕府事。后任湖北布政使等。康有为在沪设强学会,他参议章程。变法时期又毁谤康梁。辛亥革命后为遗老,参与张勋复辟。王森然著《梁鼎芬先生评传》(载《近代名家评传》,三联书店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版)云:“先生治学之余,最喜赋诗谱词……先生书体,早年近黄、柳,中年自成一家。晚年以写崇陵全徽碑,豪迈变为谨饬矣。学先生书者,胡元初(先春)、杨子远(其观)二氏,得其神似。胡失诸柔,杨失诸刚,各有其短处也。若以宋徽宗之瘦金书法,强为先生书,是诚可哂也!”又:“先生善书,每作短札,一事一纸,若数十事则数十纸,且于起讫处,盖用图章。或问之,侈然曰:’我备异日珍贵者之裱为手卷册页耳。’”谈到梁鼎芬书法,有一点必须提及,由于梁的游幕经历(1884年秋冬为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客;1889至1894年及1896至1900年均佐张之洞湖广总督幕),因而他能与同在张之洞幕下的杨守敬、沈曾植、郑孝胥、章太炎等交游,并相互影响。这从其同学沈曾植写给他的一通信札中可看出二人间的交谊及书法用笔、结字之某种相似处。
辛亥革命后,梁鼎芬隐栖上海,以清节自持。待陆润庠卒,被征为宣统之师傅,虽不恒值内廷,然终为溥仪帝最畏之师。斯时兼督办光绪陵寝工事,以上海为中心,与诸同志往来,画策复辟运动。袁世凯死后,隐于镇江之焦山,避世论之攻击。一九一七年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乃遁去。梁鼎芬别署不回山民、藏山,室名有耻堂、抗愤堂,包括其常用印有“不改其度”、“百折不回”等均反映出他忠于前朝,誓死不变的政治立场和坚定意志。就连作品的落款甚至写成“宣统八年”。以书法的眼光看,这些信札颇具书家情性之美,表面看来信手拈来,不计法度,不问工拙,实质上恰是诗人内心郁勃之气的自然喷发,故通篇结字大小参差,前后气势连贯。梁鼎芬除了行、草书,楷书、行楷皆极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