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永乐十九年(1421年)登进士第。
状元郎被贬弼马温
谁知皇帝朱棣召见时,他却因为母丧,悲痛欲绝额,喝得是酩酊大醉!
结果,朱棣当面试才,他又打脸皇帝,被贬做军前“弼马温”。有心人都可以看出,这是朱棣在磨练这位状元郎。于谦写了一首反应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
荒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据史载,明仁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至十年(公元1435年)间,山西、河南等地发生大规模的蝗灾。《荒村》这首诗应为宣德年间于谦在山西、河南等地任巡抚时所作。编剧用在这里,是为了展现于谦的成长过程,要不然后来的于谦怎么好端端的就能指挥一个北京保卫战呢?
明仁宗朱瞻基的得力干将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可惜这位老太子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归天了。
皇太孙朱瞻基荣登大宝。
宣德元年(1426年),于谦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故事是这样的,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待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可惜,这位“好圣孙”也是位短命的皇帝,只活了38岁就撒手人寰。可以说,从朱棣手里培养起来的于谦失去了赏识他的三位明君,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拥立明代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结果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
于谦进去回答皇帝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要挟持扣留太上皇,这样形势下他们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明代宗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
诬陷于谦等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石灰吟》清白写照
于谦在十二岁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石灰吟》。这首诗的来历还有一个典故。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谦写的很励志的一首诗,正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明英宗后期,石亨因事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明宪宗成化初年,昭告天下:“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