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纲(1444一1499)字廷宪,浙江瑞安人。据嘉庆戊辰本《瑞安县志)(卷八人物文苑23页)《两浙名贤录》载: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七年授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办事。成化二十一年,升吏部昂中宏治四年升太仆寺少卿。历事三朝。谦恭勤慎,位陟清华布素如寒士。至于周急解纷视弃金帛若土苴。人以是重之。书法尤为一时所推。凡进御诸书及丈制诏多其手笔,后卒得赐祭葬。

姜氏自幼学书,初师黄蒙(字养正),七岁便以书名得命秀才。可见他天资聪慧。至于他小小年纪所学之书为何体?这还得从其师身上探求答案。《温州志艺文》(清辛巳本王继明修纂)载:善楷书。永乐中书舍人。宫殿坊匾碑刻多其所书。黄氏肯定是教授姜立纲楷书入门。幼年的大字启蒙,对于姜立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姜立纲书法有微词的人是项穆。他曾说过:“民则(沈度)立纲尽是趋时吏手。”明代还有一个叫范钦的人,也说:“立纲臃肿痴浊,大类算子,世顾好之,递相宗习”。王世贞在他的《艺苑卮言》里说:“立纲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工至,而不免俗累。”

首先,客观上讲,姜立纲作为一个书家,已经独立形成自己的风格,世人已经接受姜体字,已经说明他有不同于赵董及沈度的地方。就是在明朝中后期,其价格也不减吴门书家。明收藏家项子京在《书画跋》里说:“姜立纲自置身金紫,今遗迹至京都,价亦不见不减希哲(祝枝山),履吉(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一些人专靠练姜字发家。这并非虚传。《万历野获编》载:嘉靖间,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幼而门役,长而伟议,工书,习姜太仆立纲体。人京师值也庙西内修醮,因得以书供事斋官,丈被宠眷。积官工部左侍郎。”

其次,姜立纲书法创作绝非食古不化,泥古不前。他也注重师造化,得天然之旨趣。何乔遴在《名山藏》里说:“姜立纲临湖舍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者过其前,冲涛搏浪,字遂写成风波行舟之势”。

这与雷太简闻江声而书艺大进,黄魯直光征夫荡桨而悟书理一样,都是书法家资质聪颖,才识卓拔的结果。试想,此二字怎么会有台阁体的半点影子呢?它一定是潇洒飞动,绵绵渺渺的趣味淡荡回肠,不绝如缕。瑞安玉海楼藏有姜立纲草书立轴《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从整体上看,近沈度体格,但又比沈氏豪放舒展,颇得章草三昧,又取怀素之筋络,长线如戟短笔有锋,连带婉转有度,节奏疾迟间优雅从容,整篇气息雍容高贵古意昂然。他与沈氏的距离拉得很开:字形修长左右开张,清劲圆润,循章草而觅古意,似乎是宋克的章草的影子。

再次,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成.为系统性的理论。把它们写在《东溪书法》里。清嘉庆戊辰本(瑞安县志》载:今吾乡所藏立纲遗笔及八法一卷又有东溪书法一卷见黄氏书目。这是同时代书家所难以企及的。

最后,姜立纲的书法天赋还表现在他对篆书,隶书小楷和绘画的把握上。在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办事处(原瑞安市梅头镇)东溪村姜氏宗祠里,有一块(姜赤崖祠堂记》的篆额就是姜立纲的手笔。姜立纲也能画。《六研斋笔记(瑞安县志卷十杂志遗事)载姜立纲世传其楷法严整未尝知其画。余偶得其一幅潇疏耸秀以黄鹤山人为宗特笔意稍未化耳。

姜立纲去世后,明孝宗皇帝遣使浙江布政司温州知府邓淮渝祭之。这在整个明代乃至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罕见的,也许可以作为后人评价姜立纲的历史地位最佳注脚吧。

,启功的祖师爷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