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空间魔术师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官惠州。清汀洲(今福建宁化)人。扬州知府。工书画。擅隶书,古拙大气,开一代时风。著有《留春草堂集》。〗
真正写出汉魏碑版原汁原味古穆气格的是汀洲(今福建宁化)伊秉绶,以之比汉隶似有过之无不及,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概括伊秉绶隶书是非常中肯的。康有为言他是清代集分(隶)书之大成者,后世之品评亦多如是,伊堪称有清一代直至今天的隶书最高峰,把其与邓石如并行同作为清碑学的开山做祖者似乎还委屈了他,以汀洲的成就来看,邓石如确也差着悬殊。完白山人是带着时代的眼光看汉魏,而伊秉绶则是融入了那个时代,因而,可说,在学习汉碑、,崇尚质朴的书学实践中,伊做的更纯粹,走的更远。
伊秉绶的隶书,确也愚的厉害,拙的可以。其一是简单化线条,剔除汉隶线条丰富的节律,使其成熟的“华巧”动作(顿挫与波挑)回到朴厚的单一中峰线段,这种线段在视觉意义上传递着朴拙、厚质、愚笨,宛如一只傻大象。其二,在时空构架上,抹除了富有时间节律与动感的特性,只一味的在空间构架上施展法术——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竭心殚虑策划。在其隶书作品当中,提按丰富、节奏明快的成熟隶书笔法变成了动作单一的中锋运笔,为避免这种运笔法所导致的单调性与匀整性,伊汀洲采用线条长短有变、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来透示出一种理性与自然的交融;同时,大小等同、整齐化一的典型隶书字形被大小、长扁错落自然所代替,更间以舒展字的主划以拓展外部空间,使每字所占有的空间(体积)参差有变,迥异于每个字的空间(体积)相均的典型传统隶字。这就使他在空间的处理上高人一畴: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段增强了字内空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小错落的外部空间所体现的变化弥补了单一线段的时间节律。那么,在他损失了时间的构架能力,则所表现的只有一种气魄——一种静穆的气魄,亦如一匹雕塑的奔牛。
邓石如的篆书创新与之正好相反,在只通过单一的中锋线条来构架空间的李斯、李阳冰篆书中,添加时间节律:即改变线条的姿质,赋以提按顿挫的韵律,使篆书在时空两条线上奔跑。从而,成就其伟大。
不同的创新途径,相同的创新效果,辄使人惊诧伊、邓的聪慧、机敏:邓石如以近世的审美思想改造古人,伊秉绶却以古人的思想改造时世。两种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当然不同。邓完白使古穆变成了流美,其间因改造的不彻底(譬如,其后的徒孙吴熙载、赵之谦篆书更流美),也就带有了一些厚朴、古穆的气质;伊秉绶采用古穆、厚重、大气的魏汉态势改造近世的流美思潮,更多的则是凝重、厚质。随着清乾嘉之后崇碑运动的狂飚,审美思潮指向古朴、稚拙的自然状态,伊汀洲的作品也越来越显示出其时代性,至今天——我们继续秉乘清人开拓的道路,伊秉绶的成就远远大于邓石如也就理所当然了。沙孟海先生在其《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就言:他的作品无体不佳,一落笔就和别人家分出仙凡的界限来;除去篆书不是他常写的外,其余色色都比邓石如境界来得高。清赵光《退庵随笔》亦云:(伊秉绶)遥接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在气魄上,伊汀洲比清末康有为、现代的舒同大字还要大许多,在格调上,与近代的弘一法师可平分秋色,弘一透出的是诸佛的那种静化的心灵,伊秉绶则显示的是佛的法力无边。
以此境界与气魄移之于真、行书,即如沙孟海所云的无有不佳者。其以隶书之结体造型移于行书当中,淡化提按丰富的运笔,信手写来,一任自然,了无俗格,古拙大气,所谓“遂入鲁公之室(近人马宗霍语)”。纵观清朝隶书,桂馥、朱彝尊宛如“台阁”,金农、何绍基“偷鸡钻营”怪以特殊的运笔方法而成,后人亦多有微词。与伊秉绶采取同一创新方法的陈鸿寿则失于支离(其字内空间零乱),唯有汀洲直接传统,锐意创新,蔚成新姿,以之做为清季迄今的隶书最高峰是为的论。
执传统之一端而极化,实为大智慧。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欢迎联系,加入盛世艺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乐!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书画高清资料
名家访谈
经典专题
推荐展览
,近代隶书第一高峰。文中所刊“当年失脚”行书条幅应是伪作。,鞠躬珍藏。,隶书遇邓伊,如若千里马遇伯乐,,还能说什么,膜拜就对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