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腕法是晋唐古法,有悠久的传承历史。从汉代至唐,书家多用此法,如索靖、张芝、李世民,都用回腕法。宋代黄庭坚也用此法。古代回腕法属于腕法,腕部微内卷,运用灵活,以增力及保持中锋。
清代何绍基在综合了北碑运力的基础上提出和运用了新的回腕法,把古代仅是运腕法的回腕法,拓展到了运肘,这是回腕法的力源性进步,以适应近代的书法艺术需要。
以前都只把回腕法当作一种执笔法,其实回腕法不是单纯的执笔法,而是运笔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力法,或笔力生成法。回腕法不是要故作姿态,而是培养正确的运笔方法的必经之路。如果仅仅把它看成单纯的执笔法,只会产生很多奇怪之处。
何绍基这种新的回腕法,其技术特点是悬肘、平肘腕、立掌、张虎口和腕内旋。技术特点是不仅运腕运指,又运肘,也可以称为运肘法。回腕法在书法技法的力法系列里,属于高于腕运的一个力法或技术层次。
这种方法的力法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回腕机制使得能够综合运用手部也包括肘臂的生理运动机能,产生最大限度的笔力,成为书法尤其是榜书最为需要的力量来源。
二是回腕可以产生强大的旋转力,是运笔圆转或使转笔法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成为更加依赖圆转或使转的草书的基本笔法。
三是回腕导致的拇指中枢,能够最大程度的运转灵活,并保证中锋运笔的基本方法。回腕法综合具有的增大笔力,保持中锋,灵活圆转的三大优势,使其成为适应书法艺术性需要的基本笔法,其它方法与之相比仅仅是其枝节而已。
{!– PGC_COLUMN –}
这是几千年来运笔方法历史探索所积累的正确经验的宝贵结晶,是书法艺术的重要技术传统。
书法在超越实用的需要,而进入艺术境界时,必须有相应的艺术的技术方法来支持,这就是书法的艺术性笔法。回腕法就是专为这种艺术需要而产生的艺术性笔法,从而成为书法进入艺术殿堂的工具。如果仅仅是实用性书法,那么不一定要使用回腕法,但是如果是艺术性书法,则必须运用回腕法。回腕法是艺术书法的基本法。
回腕法能够产生和传承,不是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反映了书法艺术性所需要的书法技术演变的内在要求。这是艺术书法的笔力生成法,反映了艺术书法的技术规律性或笔法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回腕法属于高端技法或高端笔法,是在具有广泛而且扎实的实用性书法笔法的训练基础上,才能理解与把握的方法。不具备扎实的初级与中级基础或高级的实用性书法技法基础,都不可能理解这种笔法,反而会产生排斥性。
由于中国书法古来不大重视技术解析,技术方法方面多不够具体与详尽,产生误解甚多。对于回腕法的主要误解是,仅仅把它作为执笔法。如果仅理解为执笔法,就会忽视回腕法的力法生成功能和性质。二是过于机械,如比喻为猪蹄法,手腕僵硬,不能两面起倒,及失去灵活性。其实正确运用回腕法,恰恰是从古以来最灵活的运笔方法。还有所谓悬绳练习法,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模拟方法。还有所谓笔杆必须对鼻尖,都太过于机械和简单化。正是这些理解方面的偏差,使人对回腕法反对者甚多,认为不合手部生理规律,甚至感到恐惧。
深刻认识回腕法,具有的重要意义。回腕法以复杂的专门性的书法技术特征,充分展示书法艺术的技术性与科学性。以其严格的技术系统性和规律性,区分了书法与画法的界限,也表明了书法不是随心所欲的图画,和简单化的浮浅游戏。对于书法艺术,其艺术性要决定于技术性。这种新的回腕法具有的充分的技术性,可以克服宋明尚意尚态以来泛滥的书法随意性。
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虽有个人禀赋的作用,以及书法强调个人的个性及自然运笔的艺术取象性,但这种复杂的严肃的和非自然的技术状态,决定它终究不是单纯个人性情出发的和自然书写状态的产物,而是有技术构成的艺术。最后,书法艺术的这种技法培养,也不是简单的率意的自然的生成过程,而是严格按照技法规律的环节和步骤一步步严格训练的结果,从而具有科学性。
何绍基的回腕法反映了书法技术发展的最新历史成就,也是近现代书法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艺术历史阶段和标志。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在于,那种渴涩内劲功力,及灵活而又强烈圆转的功夫,是解决楷书笔力单薄纤弱,及草书使转水平低下的对症良药,也是书法治俗的对症良药。
何绍基书法欣赏
,”回腕法”可以产生强大的旋转力,何绍基,一代大师也,“鸡爪手”只能这样玩儿,其他人不建议如此。,都谁告诉你是晋唐古法?,“如果是艺朮性书法,则必须运用回腕法。回腕法是艺术书法的基本法”。这是说到了坎裉处,是法“道”。是检验是不是艺朮的根本之持。,自己觉得舒服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你哪怕用脚丫子写都无所谓,我只看字。,呵呵~有意思。我曾在北师大亲听启功先生称这叫猪蹄法。[捂脸],学习学习[耶][赞],像猪蹄法[捂脸],道可常,法无定。,到底还是没说清什么是回腕法,既没画图也无视频,说的稀里糊涂的。,放大后真有神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