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中后期开始,金石学和篆刻突然兴盛起来,并吸引了一种文人参与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大家熟悉和喜欢的篆刻家们脱颖而出,”西泠八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实一开始是只有”西泠四家”的说法的,后来又陆续加入了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和钱松四人。今天的这位丁敬绝对是篆刻界的大神级人物,他不仅是西泠八家之首,更是”浙派”这一影响深远的篆刻门派的开山祖师。
篆刻艺术也会根据风格、地域等方面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门派,大概有十几个门派,在这些派别当中,”浙派”绝对称得上是最有影响力的篆刻流派之一了(与皖派并称清代最主要的两大流派)。自清代乾隆年间祖师丁敬于钱塘创立以来,浙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小编在第一次讲篆刻的文章中就有讲过,吴昌硕在学篆刻的时候就是从”浙派”入手的。”浙派”的特点是讲究刀法,善用切刀,方中有圆,苍劲质朴,古拙浑厚,别具面目。简单了解了”浙派”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丁敬这个人。
丁敬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字敬身,号砚林,又有钝丁、清梦生、梅农、丁居士、玩茶翁、龙泓山人、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别号。虽出身贫苦,但工书能诗,精于鉴赏,收藏颇丰。著有《武林金石录》、《龙泓山馆诗钞》、《砚林集拾遗》、《龙泓山人印谱》等。生活虽然清苦,但丁敬却能乐在其中,反而并不愿意去做官。在乾隆元年曾举”博学鸿词”科(由各地的地方官和士绅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名士)却不赴而归,在江干市肆酿酒为生。清代学者袁枚赞其”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
丁敬从小便展现出了对金石和篆刻的浓厚的兴趣。尽管从小家境贫困,家人还是因为他热爱学习而送他到私塾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丁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但是他读的书并不是参加科举考试需要读的”正经书”(类似今天的教科书)而是金石研究方面的书。成年后,赴苏州拜书法家何焯为师,开始了自己的篆刻生涯。
如果说丁敬小时候的”穷”是因为家境,那么他成年后的”穷”这完全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了。在一些人看来,富有就基本上等于成功。而在丁敬看来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做官也好还是成名也好,都不如平静自在的生活。既不愿做官,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书画篆刻作品的丁敬是如何维持生活的呢?其实,他是靠着卖酒的生意来维持生活的,一边卖酒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日子过得平淡而不失趣味。
丁敬极富才华又喜欢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游,”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和汪士慎都是他的好友。他几乎将一生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金石、篆刻和书画上面。他在篆刻上取得的成就是最突出的,他的篆刻特别讲究刀法,常用切刀、碎刀表现笔意,融入隶楷趣味,布局推陈出新,在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独创性的建树。由他创立的浙派与柔美流畅的皖派不同,以古朴雄健的风格著称。因风格独特,印谱被海内奉为圭臬,日本名士也以高价购买。
,丁敬切刀开浙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