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朋友转发了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作品,颇有感慨,闲聊几句,没有逻辑,想到哪里就说哪里。
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是1980年5月在沈阳展出的,这么一算,40多年过去了,40年,中国书法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以前也未曾多留意这第一届国展作品,但知道第一届全国书法展不是以征稿的方式获得作品的,听说是约稿,就是看谁写得不错,单独向他约稿。
那个时代,文化正要复兴,全国的文盲还很多,所以书法家也很少。
但在这第一届国展中,有很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启功、舒同、沈鹏、刘炳森、费新我、赵朴初、苏士澍等等。
今天我们再看这些前辈们的参展作品,如果以现在的展览导向来看的话,或者说以“展览体”的标准来看的话,他们的作品的确禁不起看,甚至评委在第一轮评审就会毫不犹豫地刷下来。
所以,不能以今天展览的导向来看第一届国展作品。
但也不是说他们的作品就没有毛病,哪怕他是名家。
现在咱就来看看,先看一部分,以后持续更新,欢迎关注“翰诺书法”,这是一个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的编辑。
这是舒同的书法。
其实,我看书法作品不喜欢先看名字,毕竟名字再响也要靠作品质量说话。但这个作品风格太明显了,舒同体,现在电脑字体里还有这款字体。
舒同是当时的书协主席,参加过长征,曾被伟人称为“马背上的书法家”,其书法融合了哪家哪派,我也说不清,反正自己有创新,特别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时候,既工整又活泼,我以前上大学出黑板报时经常用舒同体作装饰。
但这件作品,连带的东西太多了,不算缠绕,也不算牵丝,就是那种不粗不细的线往左下角45度硬拉,看完心里不爽!
缺点之二是圆弧太多,都是圆弧;
缺点之三是头重脚轻。
呃,我前面啰嗦得太多了,继续看作品。
我刚才说不能以现在“展览体”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作品,不然,这件作品会不会被评委“秒下”?
首先,字数比较少;其次,书法的东西在哪里?
这里落款是周建人,写的内容是鲁迅的话,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一家人。
当然,周建人的书法也不全是这样,比如下面的这两件作品,写的就是不一样的情调(当然,这件作品不是参加这届国展的作品,见下图。)
好,接着看其他人的作品。
相对于前面两幅参展作品,这件很不错了。
用笔很大胆,结字也很活泼,关键是有神采有韵味,这是相对于前面两件来说的。
这个没得说,宋人的意趣,字里行间似乎流淌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不取悦他人,只表现自己,很赞!赵朴初作品。
这作品看完“呵呵”一下就行,不用想太多,那个年代应该算是好作品吧。
我在想,当时书协邀请这些人提供参展作品时,应该是考量的因素很多,被邀请者不一定书法水平有多高,可能为书法事业做出特别贡献的人也在受邀之列。
我看了下这件作品的落款,是张伯驹先生的作品。
张伯驹先生是大收藏家,的确为书法做出了突出贡献,收藏了很多书法作品,捐给了国家,都是国宝,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敬仰!
今天先看到这里吧,以后有空再聊。
看完你可以对小编说一句:你算老几?竟敢评论名家!
小编想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一个敢说真话的草根书法爱好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