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在书法练习方面学艺不精,所以一直没有写关于书法练习的文章。从开设公众号以来,虽然大部分的笔友还处于学习提高的阶段,但是也有一些朋友的书法水平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准,其中更是有几位值得我推崇。大家看我平时点评书法那么鬼样子,就可以看得出让我推崇的书法爱好者应该…还阔以吧。这次特意邀请到其中的一位,来帮我们做一个书法教学的系列文章,其实也算不上教学,也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字帖的一些认识或者看法。为啥邀请这位呢,最开始打动我的应该是下面这幅字…

后面还有多幅作品都写得很棒,比如我从朋友圈偷的两张…

我估计有人能认出来…(认出来的同学就暗自偷笑吧…)不用多说了吧,后来偶尔聊了几次,发现我们在书法练习的认知上,比如书法钢笔练习和毛笔练习的异同,笔画和结构的关系,对待字帖的态度等等,想法都比较接近(这个简直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让我一直有想法想邀请这位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分享,今天终于得以实现了哈。作者一直跟我强调要匿名发表,我这人就是老实,所以作者那一栏我就直接填了一个“不愿透漏姓名的人”…因为作者也是第一次写类似的文章,所以也疑虑不知道读者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或者希望看到哪些内容,或者对文章有什么疑问,希望大家对作者的第一篇文章多多包容,同时,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希望尽可能的留言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好了,上面的都是小编的废话,下面是正题…

论及传统书法学习,往往被分为笔法,字法,章法三项。我可能会更侧重字法上的思考和解读(间架结构特征)。原因是笔法乃因所使工具随时代,风格变迁而不断有变化和争议,况如今我们的硬笔,可谓种类繁杂,工具差异很大,难以统一手法,故不多做笔法上的理论,以免误导朋友们。而对于章法,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强求”之自然流露。曾见有理论谈及章法要“一浓一淡,一粗一细,一大一小,一紧一松”去“布置”,我其实是不太赞成的,个人认为章法之改善,莫过于多读书,对所写文章有足够的体会和感慨,落笔自然就有了节奏。本人才疏学浅,又深感书法高深玄妙,文字不可尽述,难免有纰漏和不足,还望见谅。

选择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此帖很好地展示了身处明朝的书者是如何继承和融合古人名碑帖。本帖可以看出书者以颜体(取法大致集中在多宝塔-勤礼碑时段)和柳体(取法以神策军碑成分居多)为本,又效仿赵孟頫的思路对笔法进行了简化,在一些细节上,也参照了欧体的“均间”使笔画布置较为平和规整。可视为一个很好的追习唐楷的桥梁及学习范本。二是此帖清晰,落笔较为严谨,笔画粗细均衡,结构深度也不大,相对有利于硬笔初学者学习。三是此贴字数适中,且几乎都是常用字,也有不少比较难写好的独体字反复出现,其实用性和对初学者的帮助很大。关于姜立纲及东铭的介绍百度都能方便查到,我就不搬文字了,尽量写原创的内容。PS:自古以来,书法评论多以含糊而抽象的用词形容,如“高古,淡雅,雄秀,清丽,超逸,奇绝”等等,个人觉得此类词汇虽贴切于神采,对初学书法者却无益,学书要求“实”,应尽量用让人一听就明白怎么下笔的实词去描述,诸如“横细竖粗,上宽下窄”等等,我亦将尽力以实词述之,以便朋友们理解。

好了,这是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各位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在后续的文章侧重哪些方面的内容的,直接猛戳页面最下面的留言!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钢笔爱好者』,获取实用的钢笔咨询和使用指南,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严禁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