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由涓涓细流到奔腾澎湃,最终都融入大海归于平静。那么傅山的一生,奔腾磅礴时如虎跳峡一般的令人战栗,平静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恬淡。人生如是,书法如是。

傅山书法作品

傅山的青年时代,正值明朝末年,董赵书风独大于书坛,傅山也深受影响,《训子帖》自述云:“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若不经历亡国之痛楚,不体味命运之蹉跎,傅山的书法风格,以及书法审美观也行不会有那么多的嬗变。如果没有这种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历练和探索,可能我们今天看到的傅山作品会是平淡的,淹没于历代诸多书者之中。

傅山书法作品

1644年,傅山39岁,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自尽于煤山,清军铁骑入关,史称甲申之变。在风云涌动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也必须做出自尽的选择,有人避居山野我自悠然,有人仕宦新朝求取富贵,有人奋起抗争求仁得仁。傅山选择了抗争,为反清复明四处奔走。在历史的大潮流,大趋势之下,这样的抗争显得如此苍白。

傅山书法作品

但傅山的一腔愤懑,在书法上映射出来了绚丽的光彩。他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书法审美观。这岂止是书法审美的价值取向,这不更像是一位铁骨铮铮,英风傲然之士的人生格言?人在情绪激越的时候会精神迸发,张力十足,感染力四溢,但理性的光辉就会有所缺失,在这个阶段,傅山怒骂赵孟頫的作品为奴书,直言:“予不及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熟媚绰约自是贱态”。亡国之恨无时无刻不刺痛着傅山的神经,而同为前朝遗民的赵孟頫却仕宦于元朝,这必将承载傅山的一腔怒火。但对于忠贞刚烈的颜真卿自然是推崇备至。

傅山书法作品

而在这个阶段,傅山的书法也呈现出古拙雄健,遗世独立之风,结字亦别具一格,侧斜倾欹,结构的变异凸显出支离丑拙。也是傅山对于自己提出的四宁四勿美学观点的极端体现。以《啬庐妙翰》《饯莲道兄十二条屏》最为典型,整体风格颜体意蕴浓厚,刚猛桀骜,犹如出鞘的利剑,气势夺人,弥漫着战斗的渴望,亦如此时傅山的心境与情绪。

傅山书法作品

清朝入关时兵锋所指,血腥残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激起民众反抗的浪潮涌动。天下平定之后统治者励精图治,安定民生,与此同时推崇汉文化,重用汉籍官吏,傅山也数次被举荐,虽然傅山不入仕,不与清廷合流,但反清复明已不太可能了,于是束发为道士,悬壶济世。当激越的奔腾渐渐化作潺潺的流动,傅山在书法上亦有同样的演绎。其草书《丹枫阁记》,那种极力向外拓展的张力已变成英华内敛,颜体峥嵘骨气也已渐渐化为二王一脉的中庸润泽,笔势流畅自然,结字平稳。

傅山书法作品

愤怒之后的傅山,也变的理性了,赵孟頫毕竟不同于蔡京秦桧,他不是主观为恶的坏人,也感受到了在历史潮流之中,作为个人抗争的无能为力,因此傅山对赵孟頫的态度也由怒怼转变为认可和推崇,他在《秉烛》诗中写道: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异,管卑亦非常。虽然赵厮,管卑算不上敬语,但对他们的书法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这种理性和平静也在傅山的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了,其晚年作品《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中,已是一片静谧祥和,空灵化境,广博而含蓄。真如河流入海之后一般的恬淡。当傅山的书法经历了家国倾覆,人生辗转,性情激变之后,终于回归书法。

,[可爱],文字史不等于书法史! 李斯文字专家不等于书法家! 古人云,楷,法也! 有了楷书才有了书法! 苏轼楷如立是不懂书法史吗? 《书谱》孙过庭:图真不悟,习草得迷。是不懂书法史吗? 字体发展规律等于书法学习规律吗?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